“家里的土地流轉給蔬菜基地后,我在基地里打工,一天工錢近100元,一月能增收2000多元。今年底,我家準能脫貧!”5月14日上午,正在英山縣楊柳灣鎮施家湖村塑料大棚無公害蔬菜基地里挖泥起溝的該村貧困戶柯享義信心滿滿地說。
該基地是施家湖村自強互助合作社與湖北先農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神峰山莊共同投資建成的,基地發揮了合作社橋梁紐帶和引領作用,采用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網羅有生產能力且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以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的前提,以實現貧困戶增收為目的。該基地實行五統一的方式,即統一高于市場價格流轉貧困戶土地,統一高于市場價格收回貧困戶種植的蔬菜,統一高于市場價格安排貧困戶務工,統一為貧困戶提供種子種苗,統一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基地建成后為我村搬遷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的所有貧困戶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實現了95個貧困戶247個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1200元的目標。基地的建成加快了我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施家湖村黨支部書記肖強說。
楊柳灣鎮森林工藝廠是一家村辦企業,該廠變廢為寶,把廢棄的茶樹丫、茶樹蔸、枯樹根、桑樹蔸、杉樹蔸加工生產成茶樹把、茶樹塔、枯樹根環、桑樹蔸片、杉樹蔸片等精致的森林工藝品,這些森林工藝品走俏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今年元至5月初,該廠通過廣州交易會已向西歐國家出售森林工藝品30多萬個(把),創收近800萬元。該廠吸納8個貧困戶婦女就業,月工資在2000元以上,這8個貧困戶今年底能夠全部脫貧。
該鎮鎮長肖政權介紹道:“自2015年以來,我鎮在42個行政村內大力發展以茶葉和藥材為主的特色種植及加工業,重點推廣茶鄉雞和黑山羊養殖、旅游觀光、現代服務等助力脫貧致富的產業,使得鎮域內脫貧致富產業‘遍地開花’。這些產業群形成了產業優勢,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對接支持鎮內所有的貧困戶和貧困村,發展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業態,形成了‘村有致富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脫貧攻堅大格局。截至目前,我鎮已有2941戶9024貧困人口脫了貧;7個出列村“十有”達到了全覆蓋,村集體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