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銅梁區大廟鎮東森村的東山上,果農倪洪貴和他雇請的幾位工人正在忙著采摘圓黃、黃金的雪花梨。遠遠望去,一個個山坡上的梨林里,黃澄澄的梨子掛滿枝頭。
“這幾天,壩下的梨子基本接近尾聲了,我家的100多畝梨子正好成熟。由于山區空氣好,加上我采用的是無公害栽培,梨子品質特別佳,吸引了銅梁本地以及來自重慶永川和大足多個區縣的不少客人前來購買。”正在采果的倪洪貴擦一把頭上的汗,介紹說。
筆者看到,一條條新修的步道兩邊的梨樹長勢喜人,套著袋子的梨子掛滿枝頭。一盞盞的殺蟲燈和一張張粘蟲紙在梨林里隨處可見,林下養的雞只吃著蟲蟲草草。倪洪貴介紹說,自己按照鎮里農業服務中心提供的方法消滅害蟲,沒有打農藥,肥料也是施的有機復合肥;掛果后,又采用套袋的方法保護梨果,保證了梨果的品質。
在采訪中了解到,10多年前,倪洪貴夫婦開墾撂荒山地建起梨園,夫妻倆起早貪黑辛勤勞作,汗水換來豐收的果實,他成為山區群眾種果致富的帶頭人,現該村發展果林300多畝,倪洪貴還義務指導村民科學種果,把技術無私傳授給鄉親,數十家村民通過種果摘掉了貧帽。
倪洪貴種果成了規模和大戶,創辦的銅梁貴菊水果種植場被評為了微型企業,得到了區鎮的大力支持,鎮政府幫助修通了上山公路和生產便道,方便了水果的運輸和采摘。
“山區辦果園雖然辛苦得很,但看到每年生產的梨子、李子、桃子、甜柿和西瓜給自家帶來10萬元的收入,鄉親們也通過種果脫貧致富,心里也十分高興。”倪洪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