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水質改善及每年的湖泊生態維護,8月上旬至9月中旬,廣西南寧南湖公園對湖魚進行捕撈,預計總量將達到5萬公斤以上。湖魚上岸將去往何方?記者了解到,批發市場和有垂釣需求的山莊,將是它們的歸宿。
“好大的野鯪魚,估計有4公斤!”8月23日,在南湖公園靠近白沙大橋一側的湖畔,工人們正將漁網里的一條條大魚往魚筐里丟。隨后,魚筐被吊上旁邊的貨車。不遠處的湖面上,還有若干個用漁網圍起來的“戰場”。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通過追、趕等方式將魚集中到事先布置好的漁網,然后一舉捕撈。
南湖的魚能吃嗎?“上世紀80年代,南湖的魚可是緊俏貨。”南湖公園高級工程師陳宗永告訴記者,當年南湖作為南寧市商品魚養殖基地,每天都有大量的魚供應市場,而且供不應求,尤其是各種節假日。“當時還成立了捕撈隊,一些個體商販專門來拿貨,然后販賣到市場上。”
上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南湖水質開始受到各種污染,湖面常出現缺氧死魚,魚肉也有異味,市民對南湖魚是否能上餐桌開始產生懷疑。上世紀90年代末,南寧市對南湖進行綜合治理,包括清淤、截污等,并每天從邕江抽取大量河水補給南湖,實現湖水的循環流動,對水質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陳宗永表示,南湖清淤后,魚類逐漸減少。為了治理湖水,南湖公園每年會向南湖投放10多萬尾的藻食性魚苗,如花鰱、白鰱、鯉魚等,用于“消滅”湖中的藻類,減少湖泊的富營養化。同時,每年根據水質的變化,進行1~2次的捕撈,實現湖泊生態維護。
記者了解到,今年南湖公園將對水質進行全面改善,結合定期捕撈的同時,也把湖中大魚小魚全部捕撈上岸。“最大的魚有4公斤重,生長期估計有3年以上。”據了解,南湖里的魚類有7~8個品種,由于沒有進行任何投喂,它們的食物全部來自水中的藻類,和野生魚的生活有相似之處。
陳宗永還表示,雖然南湖水質氮磷超標,但是含氮量遠遠低于邕江,這些湖魚上餐桌沒有問題。
這些魚會去到哪里呢?據了解,每年捕撈前,南湖公園會進行社會招標,由批發商統一收購捕撈魚,然后上市銷售。在捕撈現場,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量多的時候能捕撈4000公斤,少的時候只有400公斤,2.5公斤以上的魚只有30%左右。“當天捕撈結束后,我們就會把2.5公斤以上的大魚拉到批發市場,剩下的魚供應給一些山莊,用于開釣。”
據了解,南湖的魚存湖量約5萬公斤,預計9月中旬捕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