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點鐘,陽光最烈的時候,也是杭州長達養殖有限公司最忙碌的時候。一筐筐新鮮肥嫩的南美白對蝦在加工車間完成稱重、挑選、裝盒、快速冷凍、包裝等一系列工序,一車車地運往省內的酒店超市。“今年的南美白對蝦產量高、品質好。”來載貨的客商說。
浙江杭州蕭山是南美白對蝦重要養殖基地,近年來產量卻上不去,一度陷入低迷。今年如何做到“逆襲”?杭州長達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周世良一語道出其中的緣由,“上半年全區開展剿滅劣Ⅴ類水行動,外河道水環境持續改善,南美白對蝦才得以大豐收。”
農業“靠天吃飯”,天生“嬌貴”的南美白對蝦亦如此。水質、種苗、天氣、養殖管理,這四個要素一樣都不能少。
“養魚養蝦先養水”。前幾年,由于養蝦引入河水的利農河水質較差,引入后都必須在大蓄水池里進行凈化處理,再放入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外塘。蕭山區剿劣辦專職副主任於東明介紹,今年,利農河北段實施了清淤工程,又種植了水生植物進行生態治理,水質逐漸變好。監測數據顯示,5-8月份的水質都達到或優于V類。
“前年,我們檢測出河道里的亞硝酸鹽含量為0.3-0.4毫克/升,今年,亞硝酸鹽含量一般在0.1毫克/升。”周世良說,不要小看這細微的變化,對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可是一個關鍵因素。而河道水質的亞硝酸鹽降低,也最直觀地反映在“養水”期限上,從原先要處理一個月,縮短為現在的一兩天。“水處理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而且養殖水循環也更加順暢了。”
周世良告訴記者,今年南美白對蝦的畝產量是近年來低迷期的翻倍,也是近三年來產量最高的。“從目前來看,外塘南美白對蝦的保守產量在250公斤/畝以上,畝產效益可達8000元以上。”
養殖場內,是一片收獲的忙碌,笑意綻放在每個人臉上。養殖場外,利農河靜謐清澈,在綠色的圍墾大地上一直延伸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