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身殘志堅的馬萬彪,憑著自己努力,從試養幾頭豬開始,發展到年出欄生豬300頭左右,實現年純收入5多萬元。他用頑強毅力和堅韌的意志實現著一個殘疾人不尋常的豬倌致富夢。
樂當“豬倌”的馬萬彪給豬添加飼料
近日,記者在鳳臺縣朱馬店鎮利民村一生豬養殖場內現場看到,身高1.7米的男子正在圈舍里打掃衛生。他就是豬場負責人馬萬彪。黑瘦的小伙雖殘疾而精神,干起活來卻一點不含糊,不一會兒就將豬場打掃得干干凈凈。
馬萬彪今年30歲,是鳳臺縣朱馬店鎮利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0多前,出生時因左上肢殘疾狠心的父母將他遺棄在路邊,養父馬永緣抱回家養大。
養父年事已高,經常生病,他嘗試過就近打工,一無技術,身體又有缺陷,也都拒之門外。2013年,馬萬彪決定養豬。3頭、5頭、10頭……30多頭,這樣養豬只能解決眼前的溫飽,正在謀劃擴大養殖規模。
2015年生豬行情不錯,與養父商量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得到了養父的支持,從親戚、朋友借點和自籌一部分,爭取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標準化豬舍,當年把5萬元小額貸款還了,養豬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馬萬彪養豬從“門外漢”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每天面對200頭豬崽,馬萬彪想到了自己加工飼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能保證的豬的營養。馬萬彪算了一筆賬,養了14母豬,每年產仔200多頭,200頭豬從出生到出欄,一個月15噸飼料,自己加工飼料每噸飼料降低成本100元左右,每月省下純利潤1500元左右。
“我們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天起對建檔立卡戶逐一走訪,了解到身殘志堅的建檔立卡戶馬萬彪養豬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同時發展中也遇到了瓶頸,急需協調工商部門和供電部門,辦理營業執照,養殖專用三相電,每斤飼料可節約二毛錢的成本”,通過協調很快營業執照辦了下來和三相電安裝好了,淮南市質監局駐鳳臺縣朱馬店鎮利民村扶貧工作隊杜文廷隊長說。采訪即將結束時,馬萬彪介紹:“一個人有殘疾不可怕,要有一種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精神,只要有干勁,殘疾人也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談到未來的發展,有1212的關心,憑自己的努力,對實現自己的豬倌致富夢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