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珠次仁是山南市扎囊縣一位農牧民,同樣也是山南市扎囊縣三果藏中藥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
今年40歲的頓珠次仁,中專畢業以后,一直從事有關藏醫藥方面的工作。“小學畢業后,我在中專學校學習了兩年多的藏醫藥知識。”談起小時候的夢想,頓珠次仁喜不自禁。從小,頓珠次仁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醫生,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醫術幫助病人擺脫病痛的折磨。中專畢業后,他便開始在山南市藏醫院從事相關工作。
2007年,為了豐富從業經驗,頓珠次仁辭去了藏醫院的工作,轉行當了藏藥材銷售員。在6年多的銷售生涯里,他收獲頗多:“在從事銷售的這幾年,我發現許多名貴的藥材越來越難找了,很多藥材都隨著需求量的增加而慢慢減少。”
頓珠次仁意識到,藏醫藥是中華民族醫藥寶庫的瑰寶之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維護傳承。而自己作為藏醫藥學科的參與者,有義務和責任保護、繼承這門學科。
2013年,頓珠次仁辭去了藥材銷售的工作,大膽創業,建立了藏藥材種植基地。基地主要進行研發和種植各種藏藥材,他開始種植那些正在淡出人們視線的名貴藥材,同時又開發和研究一些新的藏藥材。他介紹:“我們基地種植的藥材根據其特點進行科學種植,有些藥材需要種植兩三年才能制藥,有些則一年后就可以制藥,根據其特性而定。”
隨著藥材量的增多,前來訂購藥材的商家也越來越多。他說:“以前,我們的藥材只是提供給縣里的藏醫院。現在,我們不僅給縣里的藏醫院提供藥材,還給市里、自治區的大醫院提供藥材,銷路很廣。”
根據藥材的特性和銷路,頓珠次仁意識到,一個設備齊全的藏藥材加工廠和面積更大的藏藥材種植基地是目前公司的當務之急,公司不能因為硬件不足影響未來發展。隨即,他開始著手準備建廠、擴大藥材種植基地等工作。通過核算,資金是制約公司發展壯大的最大瓶頸。
頓珠次仁說:“雖然那時候賺了一點錢,但是距離建廠和擴大種植基地還遠遠不夠。”據估算,兩個開建項目共需資金400多萬元,這對于一個剛剛起步的公司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壓力。“如果是幾十萬我還可以東拼西湊,但是幾百萬元數額巨大,我真的想不出辦法了。”
發展才是硬道理。頓珠次仁來到縣里,跟縣里的扶貧工作組咨詢了資金申請方面的事宜。“在縣里,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到縣里的郵儲銀行申請針對農牧民的低利息貸款,而且他們還告訴我只要手續齊全,貸款申請很快就會通過。”這個消息對于頓珠次仁無疑是一道曙光。了解了相關情況后,他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準備相關材料,很快貸款就批了下來。“整個過程非常快,在辦理一些重要手續時,工作人員很有耐心地給我作了解釋說明。”頓珠次仁說。
頓珠次仁介紹,在郵儲銀行貸款成功后,公司經營的藏藥材種植基地從原來的幾十畝增加到幾百畝,藥材種類涵蓋了普通藏藥和一些稀缺藏藥材。隨著產量的提升,效益也越來越明顯。
頓珠次仁所申請的貸款產品是郵儲銀行首創的“扶貧富農貸”產品,該產品是郵儲銀行西藏分行專門針對農牧民創業、脫貧所制定的產品,利息低、放款快,頓珠次仁是首批“扶貧富農貸”受益者之一。
頓珠次仁告訴記者,申請貸款時,他需要新建一個藥材加工廠和擴建原來的藥材種植基地,銀行分別給他撥了兩次款。擴建藏藥材種植基地的貸款今年3月放款,共計150萬元,收到錢后,在今年4月已完成對藏藥材種植基地的擴建。藏藥材加工廠的貸款在今年4月已放款,共計250萬元,目前加工廠正在選址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從原來的幾十畝發展到了現在的幾百畝,在公司接下來的發展中,再也不用因為種植基地面積小而擔心產量不夠了。”頓珠次仁高興地說。
頓珠次仁依靠郵儲銀行貸款實現生產規模擴大的事例,是郵儲銀行西藏分行“扶貧富農貸”在脫貧攻堅領域持續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郵儲銀行西藏分行認真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要求,深入貧困縣(區)精準對接、做實產業扶貧金融服務,切實履行金融扶貧社會責任,制定符合西藏實際的金融扶貧政策措施,結合全區首創的“扶貧富農貸”產品,有效解決了全區各級政府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融資難問題,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