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念上的“大湘西地區”,與“四帶”中的張吉懷經濟帶大致重合。一方面,該地區傳統藥材優育品種與栽培技術積淀深厚、民族醫藥類型多樣,歷來為江南藥、川藥兩大道地藥材主產區。另一方面產業基礎較好,近年來區域內相當部分市縣區通過政策引導,啟動建設了一批健康產業園區。
大湘西地區遠離核心經濟區,但也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成渝地區有科技部首個批準的、定位對接全球和國家科技創新高端要素的“國家級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成都藥谷;長株潭有以瀏陽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代表的、全國中小健康企業最為密集的產業園區。因此,大湘西地區健康產業發展的基本策略是主動尋求差異化發展,以建構功能互補的協作型園區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建設武陵山片區區域性醫療中心,圍繞健康產業上下游發展醫藥原料生產及健康產品制造,提供物流鏈配套服務等,形成比較優勢。
就大湘西區域內而言,建議基礎較優的懷化市著力打造集“人才培養、科研、技術開發、中試孵化、規模生產、營銷物流”為一體的涉及全產業鏈的醫養健康產業集群;建議張家界市發揮生態優勢,發展健康旅游、養老等健康服務業;建議自治州著重發展以優勢中藥材資源為基礎的中藥材種植、醫藥化工、民族特色藥品制造業。
大湘西地區作為跨市州行政邊界的邊緣區域,需努力消弭邊界經濟“屏障效應”的影響,地方政府要加強區域產業布局與資源的整合優化,在縣域內、市域間形成科學合理的分工機制,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暢通健康產品流通環境,實現經濟要素的自由流通,激發產業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