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近日,柳州市柳江區土博鎮定山村支部會議室里正熱火朝天地討論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貧困,是定山村村民們曾經歷的一場噩夢。2015年通過精準識別,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62戶1041人,年人均收入2413元,是“十三五”期間按國家有關標準確立的典型貧困村。
曾經的定山村,到處是破損漏風的房屋、老舊損壞的家電、坑洼不平的道路……在定山村村民們的記憶中,印證了“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
“要撬走壓在村民身上的‘貧窮頑石’,必須讓村民與村干共同握住政策與產業的雙杠桿,一同使力。”這是覃俊清2015年來定山村擔任“第一書記”時告訴村民的“脫貧經”。
經反復考察,覃俊清從安徽省引進皇菊種植作為定山村的主要扶貧產業。
2016年12月,根據自治區財政廳《關于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桂財農村〔2016〕9號)文件精神,經規定的競爭性立項程序,定山村村委菊花種植產業喜獲2017年度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250萬元。從此,希望便在定山村生根發芽,漫山遍野開滿菊花。
“在村干部的帶領發動下,我原來種植水稻的4畝田都用來種植皇菊,現在每畝地每年收入1.3萬元,純利潤超過6000元,我沒什么文化,等我算一下……是7倍,比以前純利潤多了7倍!”村民韋芳萍滿面笑容地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賬。
覃俊清告訴記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針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要求,也是我們喚醒正在‘貧困噩夢’中村民的高效方法。”
夢醒迎新生。借助“產業富民”專項活動契機,定山村邁開腳步走在產業富民工程與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相結合的金光大道上。通過政府主導,龍頭公司(合作社)帶動,農民投入,市場推動,“電商+扶貧”的發展模式推動,定山村以皇菊產業為引領,以種植果蔗、五彩椒及養殖牛羊等傳統產業為輔助,不斷壯大規模與發展格局,使農民荷包鼓了起來。
目前,定山村皇菊種植戶發展到86戶,其中貧困戶21戶,種植總面積達到320畝。通過產業扶貧,該村已實現脫貧48戶260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重承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人民的一劑特效定心丸,也是定山村村委全體黨員向村民承諾的誓言。
經過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學習與討論,定山村村委計劃下一步要將種植、加工、旅游一并抓,發展鄉村旅游和建設菊花加工廠,提高菊花產業附加值。“扶貧就得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我們不僅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堅定村民的脫貧信心,做到真脫貧,脫真貧。”定山村村支書韋文斌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