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海南管理中心啟動會近日在海口舉行。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去年10月我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峨港村引進多年再生“和平稻”項目,今年已收割第三茬,每茬平均畝產約600斤,目前已種植650畝。“和平稻”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收購價每斤約60元且供不應求。
16日舉行的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海南管理中心啟動會上,來自各地的農業專家學者就海南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產品生產安全及流通展開研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安優農無農殘”項目工程,是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于去年12月份率先提出,并在全國落地實施。該項目通過改進農業傳統生產方式,增強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海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發展“無農殘”基地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會上,海南昌江峨港村“和平稻”負責人張其超介紹了其作為海南發展“三安優農無農殘”項目案例。據了解,去年10月,昌江峨港黎鄉文化有限公司引進多年再生“和平稻”,利用新型的“碳氫核肥”種植該種水稻,為其生長與質量安全提供了保障。與傳統水稻相比,多年再生“和平稻”種植時更加耐寒耐旱,抗病、抗蟲害的能力也比傳統水稻更加強大。其可一次插秧,連續收割多年。在海南,多年再生“和平稻”可產三到四茬,畝產量約300多公斤每茬。
在50畝試驗田試種成功的基礎上,今年峨港村擴大種植600畝多年再生“和平稻”。目前約有萬名峨港村民,以土地轉租的形式入股企業種植。日前昌江峨港黎鄉文化有限公司在種植區舉行田間測產現場會,邀請海南省農科院、海南國家南繁育種中心以及縣農科所的專家現場測算產量。經過測算,新種植的600畝“和平稻”實際產量為每畝297.6公斤,理論產量達到425.6公斤。其目前收購價為每斤64元,比傳統水稻的價格高出60元左右,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