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森林城市創建不再是盆景,而是一道風景。”這是今年年初時,省森林城市創建驗收組負責人給出的評價。很快,我市將迎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檢查驗收。記者近日從市林業部門了解到,我市創建森林城市已有三年多,對照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大部分任務已經完成,一座濱海山水型森林城市正躍然眼前。
今年初,由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艷華率領的省森林城市驗收組來溫進行最后考核。驗收組認為,溫州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特色鮮明,各項指標達到省級創森的要求,基本可以通過“大考”。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成功,是申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入場券”,這張“入場券”來之不易。
三年植樹三萬余公頃
3年多來,我市共植樹造林3.12萬公頃,新增城市綠地6580公頃,新建改建城市公園綠地200多處;村莊綠化面積3186公頃,創成市級以上森林村莊1117個;新建各類廊道林帶2000多公里、農田林網4000多公里,使1270公里交通干線、780公里海岸線和500多公里江河岸宜林地綠化率達到9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4.51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由原來人均只有“一張床”,到現在有了“一間房”。而城區市民從出門難見綠色,變成九成市民出門500米就有公園休閑綠地,綠化成了百姓的“生態福利”。
布局山水型森林城市
市林業局局長潘建炳表示,我市在接下來的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中,將重點彰顯“山海城田水”景觀特色,科學布局城市森林體系,打造濱海山水型森林城市。我市的綠化布局將以大都市核心區為主中心,以六個縣城為副中心,以50個中心鎮為重要節點,規劃構建全市域“環山面海,三江九廊、一核六組團”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空間。全市自北向西至南,由外圍群山形成“環山”綠色生態圈,東面海岸、灘涂建設生態防護林帶;甌江、飛云江、鰲江三江六岸濱江景觀林帶和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線等九條交通干線進行通道綠化;溫州中心城市區域建設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打造都市生態綠核,而在6個副中心和50個中心鎮建設城區、郊區森林。
按照這一格局,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了《浙江省溫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三年投入資金100多億元,相當于同期GDP的近1%,每年投入的綠化資金,相當于過去30年的總和。因為人多地少,近年來我市通過“拆圍透綠、拆違建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河道沿岸退河綠化等一系列措施,拆除各類建筑物,全部用于綠地建設;同時,盡可能利用零星空地,做到“見縫插綠,應綠盡綠”。
人人可享森林公園
大力度投入發展的森林游憩資源是市民能夠“人人進入森林,人人享受森林”的生態福利。我市于2011年啟動百大森林公園和綠道網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包括城市森林公園、城郊森林公園、遠郊森林公園的城市森林游憩地體系和串聯各類森林游憩地、旅游景點、城市、鄉村的綠道網絡系統。充分利用市區三面群山環繞的優勢,建設溫州生態園(綠心)和繞城8個森林公園、8個城郊森林公園(綠環),在8個縣(市)和50個中心城鎮規劃建設了72個城郊森林(濕地)公園。加上13個遠郊森林公園,全市森林公園總數將達103處。按照林網化——水網化的水鄉綠化理念,建設濱水公園119個和親水小游園300個,形成貫穿市區的濱水綠色長廊。
潘建炳說:“‘山水’特色是我市的一大亮點,我們的創森工作要利用城周山體環繞,城內城郊水網密布的自然山水特色優勢,打造一批繞城山體、森林公園和市區濱水游園,做到‘森林圍城’、‘林水相依’。”我市的創森最終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至25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4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爭取達到城市綠地率達4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50%。今后,城市綠化還要注重色彩搭配,做到四季有花開,四時花不同。建一個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美麗浙南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