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瓜小油菜菜花西紅柿……
京城各種菜價上漲緣由細解
“廣州菠菜20元一公斤”、“深圳香菜47元一公斤”、“廣東青菜比鯽魚貴”……春節期間,華南地區菜價暴漲的消息不絕于耳。
那么,北京的菜價走勢如何?為此,記者專程奔赴中國交易規模最大的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市場統計部門拿到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北京菜價漲勢比往年提前了約半個月,從臘月初八左右便開始上漲。
新發地市場統計師劉通告訴記者,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底連續霧霾天氣和今年1月大面積寒潮。這兩大氣候原因造成京城乃至全國蔬菜供應和價格不穩定,且持續時間較長。
按照往年規律,新發地的菜價會在農歷臘月二十四左右開始上漲。而今年,新發地的菜價在臘月初八(1月17日)左右便開始明顯上漲。
根據市場以周為時間節點的統計數據:
1月22日,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3.02元/公斤,比1月15日的2.64元/公斤上漲14.39%;比去年同期的2.50元/公斤上漲20.80%。
1月29日,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3.44元/公斤,比1月22日的3.02元/公斤上漲13.91%;比去年同期的2.65元/公斤上漲29.81%。
2月5日,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3.54元/公斤,比1月29日的3.44元/公斤上漲2.91%;比去年同期的2.65元/公斤上漲33.58%。
劉通表示,北京市場上的蔬菜供應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冬儲蔬菜、北方設施蔬菜和南方產區蔬菜。一般情況下,以蘿卜、土豆、洋蔥、白菜、冬瓜、南瓜為主的冬儲蔬菜,因為耐儲存,供應比較穩定,價格波動不大。而北方設施蔬菜主要指北方地區的大棚種植菜,如黃瓜、西紅柿、圓茄子等。南方產區蔬菜則以溫暖氣候下露天種植的圓白菜、圓生菜、菜花、尖椒、豆角等為主。這兩類蔬菜受天氣因素影響較為明顯,一旦出現極端惡劣天氣,會出現供應短缺和價格波動。
霧霾寡照影響北方大棚蔬菜
從2015年11月進入供暖季開始,北方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不佳,常常遭到霧霾侵襲,加之連續陰天,造成大棚蔬菜缺乏光照。
以黃瓜為例,因光照不足,河北廊坊、山東濰坊地區種植的黃瓜染上了灰霉病,菜農只好忍痛把黃瓜秧拔除重新種植。河北、山東的黃瓜原本可以在2016年元旦前上市,后來只能推遲到2月中下旬才能夠上市,導致春節期間黃瓜的主產地比較單一,只有遼寧朝陽的凌源地區黃瓜在供應大半個中國。不幸的是,遼寧地區又緊接著遭遇寡照的狀況,黃瓜價格一直堅挺并緩慢攀升。
再比如小油菜。往年冬季,北方大棚生產的小油菜基本上能夠滿足北方地區的需求,只有少量南方油菜進京。進京的小油菜是上海生產的“上海青”,北京地區的消費習慣是“花冠”,價格高于“上海青”。2015年11月份,受低溫寡照影響,北方小油菜上市量銳減。12月下旬和1月上旬,“上海青”還能夠進京。1月中旬以后,上海的小油菜在低溫雨雪天氣的襲擊下,產量也是銳減,甚至不能滿足當地的需求。1月初,云南元謀的小油菜補充進京,北京市場上的小油菜價格逐漸回落。但是緊接著,云南受到低溫雨雪的襲擊,小油菜產量大幅下降。好在之后,北方地區升溫,小油菜產量回升,才沒有造成供應更加緊張的局面。
罕見寒潮讓浙鄂菜花大面積受災
真正讓北京甚至全國春節蔬菜價格攀升的“罪魁禍首”是2016年1月的“世紀寒潮”。這次據稱30年一遇的大范圍寒潮,讓從業多年的劉通感受到了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的“驚濤駭浪”。
“以往,出現極端天氣的時候,我們會關注道路運輸情況,比如哪些路段封路,哪些路段需要繞行。不過,道路情況對蔬菜供應的影響往往是短暫的。如果極端天氣對某一區域作物造成致命損害,那對蔬菜供應的影響時間就會比較長。因為作物生長需要周期,個別品種甚至在氣溫回升后仍然會供應偏緊。”
劉通說,像新發地這樣規模的市場長期以來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什么時間什么地區的哪種蔬菜供應北京已經緊密相接。“供應時間不能交叉,一交叉菜就不值錢了,傷害了菜農;也不能斷茬兒,菜供應不上價格就上漲,老百姓受損失。”
以菜花為例。北京冬季菜花的主要供應地是浙江溫州和湖北天門、荊門一帶,多為露天種植。剛進入2016年,這些地方菜花供應量加大,北京市場上的價格一度呈現下降趨勢。不料寒潮來臨,強降溫降雪造成浙江湖北一帶的菜花大面積受災。
“我看到的圖片,那菜花跟用開水焯過一樣,都透明了。”劉通說,市場上收菜花的商販,從湖北好幾天才勉強收來一車。浙江、湖北的菜花受災,商販紛紛轉投云南,但寒潮讓云南也沒能幸免,于是菜花價格一路攀升。
據了解,原本充足供應的萵筍、圓白菜等蔬菜產地均集中在浙江、湖北、福建、云南一帶,這些地方全都受到寒潮影響。“這一茬兒蔬菜全都受了影響,下一茬兒就得等四川的了。四川盆地受影響小,等過幾天四川的菜上來,價格才能開始穩定了。”
“想從福建補貨,但周期太長”
“新發地市場的商販神通廣大,全國各地沒有他們找不到的菜。如果新發地斷了貨,那證明全國都缺貨。”劉通對新發地市場的蔬菜供應并不太擔心,雖然嚴密的供應鏈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但是商販們總能從各種“犄角旮旯”里找到補貨來源。“前幾年,臺風‘海燕’把海南的豆角刮得夠嗆。結果,本來應該去海南進豆角的商販跑到了云南潞江壩。我一查地圖,那地方在橫斷山脈怒江大峽谷,就那兒沒受臺風影響。”
在市場專營西紅柿十多年的老邢,也屬于神通廣大的那一類人。深諳蔬菜供銷規律的他,之所以專營西紅柿,就是因為西紅柿是大棚作物,受天氣影響較小。但這個春節,他也很操心,“西紅柿產量低,質量還不高”。按規律,老邢每年的西紅柿按先后順序分別從壽光、臨沂和赤峰三地進貨。2015年秋冬天以來華北、東北糟糕的天氣,讓西紅柿產量、質量下跌。
“柿子主要就是坐果(蔬菜水果長出幼果)的時候,光照一定要好,等坐果完了,即便天氣不好最多是轉紅慢,不影響個頭、質量。如果坐果時候光照不好,之后天氣再好,也長得不好。”
冬季,西紅柿生長周期是95天。本應春節期間上市的西紅柿,一推算,正好趕上約3個月前連續寡照的天氣。
北方的西紅柿在春節前漲到4元/斤左右,價太貴,對劉通在北京的銷售也不利,他想去福建進貨。“福建的柿子是‘以色列大紅’,便宜,一斤才兩塊錢不到,看著也好看,但不符合北方人的胃口。而且從福建運過來再賣,至少需要七天,這個周期太長,會跌價。”
老邢說,西紅柿最近的批發價還維持在4元/斤左右,市民們在菜市場買到手的價格可能會達到5.5元/斤。本報記者 孫毅 D175
數讀
黃瓜年同比上漲95%
1月22日,新發地市場黃瓜的批發價是3.3至4.5元/斤,1月15日的價格是2.3至3元/斤,周環比上漲47.17%。去年同期的價格是1.5至2.5元/斤,年同比上漲95%。2月16日最新數據顯示,黃瓜批發平均價為3.75元/斤。
小油菜年同比上漲96.43%
2月5日,新發地市場小油菜的批發價是2.5至3元/斤,1月29日的價格是2至2.4元/斤,周環比上漲25%。去年同期的價格是1.2至1.6元/斤,年同比上漲96.43%。2月16日最新數據顯示,小油菜批發平均價為2.00元/斤。
菜花年同比上漲142.11%
1月22日,新發地市場菜花的批發價是1.8至2.8元/斤,1月15日的價格是0.7至1.5元/斤,周環比上漲109.09%。去年同期的價格是0.8至1.1元/斤,同比上漲142.11%。2月16日最新數據顯示,菜花批發平均價為3.2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