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飼料企業,從鼎盛時期的15000多家,減到5年前的10000多家,再下降到目前的6000多家左右。且在十三五期間還將持續下降到2000-3000家左右。如今的飼料市場已然是烽煙四起,價格戰頻繁、飼料企業開始向終端消費轉型,各個飼料廠為了有一席立足之地都在尋求新的途徑。廣州新希望飼料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希望”)則另辟蹊徑成立廣州新希望飼料有限公司中山市魚農之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下稱“合作社”),并聯合惠州吳波畜牧水產公司,旨在減少養殖流通環節的成本,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益。
日前,惠州吳波畜牧水產公司總經理吳波率領惠州草魚養殖參觀團約60人來到合作社黃埔鎮參觀交流,并到合作社養殖基地參觀及深入了解當地草魚魚種以及養殖模式。
據了解,合作社的模式主要是減少經銷商中間環節的費用,社員直接拿到的是出廠價,從而降低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廣州新希望中山區業務經理楊明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0畝的養殖規模為例:
飼料成本:減少12元/包,100畝以450噸計算,即13500包,相當于費用減少了162000元;30%——50%節省藥品利潤:一般情況下,100畝約需50000元藥品費用,省去中間環節可節省15000——25000元(按藥店一般賺取藥品利潤來算),取平均值20000元;20%節省農機利潤:100畝水面一般需50臺增氧機,費用為50000元,可節省10000元節約;0.1元/斤中介費:100畝可出魚700000斤魚(成品魚+魚苗),相當于減少70000元;0.01疫苗費:100畝以500000尾算,可減少5000元;162000+20000+10000+70000+5000=27萬元/100畝
綜合算下來,通過這種合作社的模式,以100畝計算,一年可幫助社員節省27萬元。平均下來,1畝的成本費用可減少2700元。以草魚為例,相當于1畝可多出400多斤魚。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若合作社輻射的范圍更加廣泛,那草魚的養殖戶將可擺脫虧本或者不賺錢的狀態。
成本雖然降低,但質量依然有保證。據合作社社長吳國垣介紹:“我們這里絕大部分養殖戶都是有10年以上的養殖經驗,經驗豐富。苗種成活率高,體型好,疾病風險低。在疫苗防控方面,有專業疫苗,效果普遍比公司產的疫苗效果好。入苗后養殖至超市魚甚至大草魚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大面積死魚。”
廣州希望總經理助理趙紅開表示:“合作社通過整合整個養殖行為過程中的資源與廠家,打通苗種-疫苗-飼料-農機-藥品-技術-產品加工流通的各個環節,引進新模式與新競爭力,強烈刺激當地其他的經銷商或渠道商進行經營轉型,使整個養殖行業向更加充滿活力的方向發展。 ”
除了流通環節的成本可大大降低,合作社也可為社員提供更便利的融資優勢,緩解養殖戶養殖過程中的壓力。趙紅開表示:“我們的金融普惠擔保可為社員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真正做到關注養殖終端,讓養殖戶得到切身實際的利益。現我們已經授信中山市魚農之家水產合作社500萬元。未來還將提供更多支持,真正打通養殖的各個環節。”
據悉,之所以選擇中山市黃圃鎮作為合作社的基地,主要是因為中山黃圃是中國最大的草魚魚苗養殖基地,其草魚苗種生產占全國草魚苗種的30%.在整個30000畝的水產養殖中,其中草魚養殖面積約26000畝,全年使用水產飼料超10萬噸。而26000畝的草魚養殖中,魚苗的比例占90%約23000畝,年產魚苗1.6億斤(8萬噸)以上,超5億尾數量。因此將中山黃埔作為基地,其苗種的成本可大大降低。
此外,合作社也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中山市黃圃鎮農業局局長吳銳林表示:“通過整合整個黃圃鎮水產養殖業資源,以及技術培訓,改變生產規模小、資源利用少、單產效益低的現狀,提高農民收入。我們也將全力協助合作社解決養殖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盡力配合開展各項對養殖戶有實質效益的行為。”
據了解,目前合作社已經有11個社員,其面積都在100畝以上。而要想加入合作社,也有一定的條件,其養殖面積必須達到50畝以上。“目前,我們的苗種市場已經發展到福建、貴州,還有即將進入的惠州市場。”趙紅開說道。
對于飼料企業,這種合作社的模式,或許將會在飼料市場掀起一番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