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一直是尋常百姓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不論是涮個火鍋,還是吃個涼菜,都少不了生菜的身影。
臨近年末,以生菜為代表的葉類蔬菜市場出現劇烈波動。那么,是什么把生菜推上了價格波動的“過山車”?“要從車上下來”,老百姓該做哪些應對?
湖北省宜城市的京瑞現代農業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蔬菜的鄉鎮企業。今年公司種植生菜近十畝地,一畝地有六到八千斤產量。公司蔬菜技術員潘世紅介紹說,隨著寒冷空氣的到來,許多生菜葉子已經凍得不好看了,價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潘世紅:稍微高了一點,不是太高,高了三到五毛;去年比今年的價格好一點,去年冷,今年暖和點。
據了解,以生菜為代表的葉類菜受天氣影響比較明顯。隨著冬天的到來,生菜價格也產生劇烈波動。安徽百大周谷堆農產品市場分析師李濤:
李濤:在十一月中上旬的時候價,格相對比去年同期要上漲40%-50%。但是進入十一月下旬,特別是進入十二月之后,價格可以說是直線地下降,呈現出一種驟降的趨勢。像目前生菜的報價在一塊到一塊四、五左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跟前兩周相比,已經下降了一半多,屬于跌幅相當明顯。
李濤介紹說,之所以出現如此劇烈的波動,不僅跟生菜的生產條件變化有關,儲存、運輸都是其中的“變動因子”。
李濤:由于今年極端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十月份氣候偏冷,合肥地區下了近一個月的雨,對葉類菜的生長非常不利。同時,葉類菜具有不耐儲運的特點,運輸成本很高,加劇了葉類菜價格呈現出劇烈起伏的趨勢。
而在北方市場,生菜價格則“受累于”好天氣。去年這個時候,北方地區曾出現長時間的低溫寡照天氣,苗情不好,爛根、爛葉的現象比較普遍,產量下降,價格相對較高。而今年的11月份,光照相對充足,產量增加,再加上擴種,導致價格跌幅過半。北京新發地市場分析師謝磊:
謝磊:12月2日,新發地市場散葉生菜的批發價是0.8-1.2元/斤,上周初的價格是1.8-2元/斤,周環比下降47.37%;去年同期的價格是2-2.5元/斤,年同比下降55.56%。
去年同期菜價上漲的時候,市場分析人士曾提醒:價格上漲并不是種植面積不足造成的,來年不要盲目擴種。據記者了解,事實上,今年還是擴種了。加上天氣晴好,產量明顯增加,許多農戶因此損失慘重。
謝磊:有的地方,散葉生菜的地頭價只有0.3元/斤。運到北京,包裝費用加上人工成本,超過散葉生菜自身的價格,菜農是入不敷出的。
冬季極端性惡劣天氣多發,加上“嬌滴滴”的葉類菜“經不起折騰”,價格劇烈波動也成常態。安徽百大周谷堆農產品市場分析師李濤建議種植戶,通過豐富種植品種和增加預防投入,分散價格風險。
李濤:增加種植品種,種植一些果類菜,這樣可以在碰到特別極端氣候條件下可以減少自己的損失;還是要在基礎設施上進行些投入,特別像棚類栽培;還是有一個保險的意識,像今年極端的氣候越來越多,參加投保的人遭受的損失相對要小一些,如果不投保,在遇到極端氣候條件時,就會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