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維持穩定麥價平穩運行
4月份,國內主產區小麥行情高位平穩運行,華北地區小麥入廠價在1.32~1.36元/斤之間,其他地區1.27~1.32元/斤,月環比基本持平。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加工總需求維持穩定,盡管大型加工企業開機率相對較高,但中小企業因原糧成本因素開機率持續偏低;二是臨儲小麥持續穩定投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偏緊的市場供需格局,緩解了加工企業的需求壓力;三是面粉和麩皮下游消費保持平穩,使得加工企業采購原糧時緊迫感降低。
面粉有所下調麩皮價格穩定
4月份,隨著市場面粉供應量穩中有增,而下游消費基本穩定,面粉出廠價格出現不同幅度下調。據市場信息,4月底主產區30粉出廠均價基本在1.64~1.72元/斤之間,較上月同期下調0.04~0.06元/斤。
麩皮價格相對穩定,主產區加工企業麩皮出廠價維持在0.72~0.76元/斤之間。飼料養殖消費穩中有增,加之飼用玉米價格上漲明顯,均支撐麩皮市場行情。
企業需求有增臨儲成交略升
4月份,臨儲小麥月內累計投放3次,周均投放量263.7萬噸,較上月增加1.1萬噸;周均成交56.7萬噸,月環比增加14萬噸;成交均價2506.79元/噸,與上月基本持平。月內三周的交易量均在50萬噸之上,說明企業需求保持穩中有增態勢。
4月第一周臨儲小麥交易中,河南北部一個標的拍出2830元/噸高價,創下臨儲交易投放以來的最高紀錄。
按照當前的出庫費及短途運輸費粗略估算,這批小麥到達面粉加工企業的成本或在2900元/噸左右。經了解,此批小麥屬于優質強筋麥,被企業追捧也屬情理之中。
根據交易記錄粗略統計,目前托市小麥庫存約5900萬噸。其中,2016年托市小麥尚未投放,2015年托市小麥剩余八成,2014年托市小麥交易數量過半,其他年份的托市小麥有零星剩余。
臨近交割日期強麥期價大跌
4月份,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主力1705合約寬幅震蕩。清明節后首個交易日延續上月漲勢繼續上沖,最高至3237元/噸高點并接近2011年2月份3241元/噸的歷史高位后,隨即大幅下跌,最低至2990元/噸。隨后,行情快速反彈并接近前期高點,繼而再度下跌,如此往復,至4月下旬,強麥1705合約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最后以跌停價2872元/噸收盤,創2016年11月份以來新低,月內累計跌幅11.3%。據分析,強麥大幅下跌是因為交割期不斷臨近,投機頭寸的持倉快速減少,至收盤時,強麥單邊持倉不足1200手。
新麥長勢良好病害威脅加大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信息,進入4月下旬,西北和華北大部冬小麥多數處于起身至拔節期,部分進入孕穗期;黃淮東部處于拔節孕穗期,黃淮西部、江淮、江漢處于抽穗開花期;西南地區大部處于抽穗開花期,云南進入乳熟成熟期。總體來看,小麥長勢良好,一、二類苗比例合計達到98%,較上月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墑情適宜有利于小麥拔節孕穗,但入春以來主產區多地降水偏多,小麥條銹病處于流行盛期,較往年偏重發生。
進口大幅提升美麥重心下移
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進口小麥50.2萬噸,同比及環比分別增加29.3萬噸和27.2萬噸,單月進口量創三年來之最。進口量大增主要是因為國內糧價相對較高,內外價差優勢吸引國內買家積極訂購。1~3月份累計進口小麥106.9萬噸,其中:進口澳大利亞小麥62.4萬噸,占進口量的58.4%;進口美國小麥28.8萬噸,占26.9%;進口哈薩克斯坦和加拿大小麥分別為8.4萬噸和7.3萬噸,分別占進口總量的7.8%和6.9%。
全球小麥供需寬松格局不改,CBOT美麥期貨走勢呈“N”型震蕩下行,月內美麥指數最高至451.6點,最低跌至421.4點。
5月份市場關注重點:
一是主產區小麥的最終生長狀況,天氣是否會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二是企業對于今年小麥上市后的收購策略,是積極入市還是靜觀其變,是謹慎收儲還是爭相搶收?
三是托市收購政策是否會正常啟動,啟動范圍會有多大?
綜合分析,如果天氣狀況正常,預計5月份國內主產區國有倉儲企業或為騰倉備庫而擴大小麥投放數量,而大中型民營企業或為收購新糧而控制陳糧的采購入庫數量,在下游消費維持平穩的情況下,市場陳糧價格或有所松動;6月份,新麥大范圍上市,汲取之前的教訓,企業將積極參與新糧收購,此舉或刺激糧價穩步提升,并快速接近托市價格水平;進入7月份,新麥適用性提高,在質量相對較好的情況下,新、陳麥價差縮小,預計7月底主產區新麥收購價格或在1.24~1.28元/斤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