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中藥材市場令人矚目。二季度數據顯示,513個中藥材品種中,有303個品種價格上漲,約占59%。其中部分品種漲幅超100%。比如,三七40頭(云南),去年年初價格約為200元/千克,最高漲至420元/千克,漲幅最高達110%;黨參去年年初的價格約為30元/千克,進入7月份價格直線上漲,最高達70元/千克,漲幅達133%。
分析師稱,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中藥材行業陷入低迷期,多數品種價格走低,供大于求,藥農和藥商虧損嚴重,種植和經營積極性下降。經過幾年的周期消化,供求由松變緊,價格明顯回暖。
中藥材原料漲價也直接帶動了中成藥、中藥飲片價格上漲。近期,片仔癀藥業發布公告稱,片仔癀市場零售價由每粒500元上調到每粒530元。馬應龍2月份發布公告稱,旗下的中成藥麝香痔瘡膏供貨價上調18%。此外,東阿阿膠相關產品今年也少見地連續3次調價,500克的東阿阿膠零售價漲至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