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幾年來我國的設施蔬菜栽培面積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已成為世界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國家。設施蔬菜已成我國農業中最有活力的新產業之一,是我國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知道,施肥對于蔬菜產量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設施蔬菜栽培不同于露地栽培,對肥水管理等有特殊的要求。目前設施蔬菜施肥存在不少問題,為了使廣大農戶在生產過程中有的放矢,日前筆者就這一問題專門咨詢了有關蔬菜專家。
設施蔬菜多為反季節栽培,菜農投入勞動力多,追求高產高收益的心情迫切,所以往往憑經驗大量投入肥料以期高產。生產實踐中常因肥水管理不合理等原因,出現土壤環境惡化、蔬菜病蟲害嚴重、產量降低、品質惡劣等一系列不良現象,嚴重威脅設施蔬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保護地蔬菜施肥上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肥料用量過大。一些菜農盲目相信,多施肥即可多產出。片面的觀點導致施肥量加大,施肥量大大超過蔬菜的實際吸收量。這不僅造成肥料的浪費,還會引起土壤的酸化、次生鹽漬化、蔬菜硝酸鹽含量高、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等問題,致使作物生長發育不良。
二、肥料施用不平衡。固定單一的肥料品種的長期大量應用,造成土壤酸化嚴重。調查顯示,種植13年的大棚有的土壤的ph值已降至4.31。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平衡:
1、大量元素之間的不平衡,氮磷用量偏高,鉀肥用量不足。氮肥過剩,分解后產生銨離子過多時,影響作物對鉀、鈣、鎂的吸收,造成養分吸收不平衡,作物生長受到危害。同時,氮肥用量過大,很容易造成蔬菜體內硝酸鹽積累,使得蔬菜品質下降,產投比降低。鉀肥用量少,植物抗逆性差,病蟲害嚴重。
2、無機肥和有機肥的投入比例不平衡。有機肥投放量偏低,有的菜農只在離村莊近或運輸方便的菜田施少量有機肥,遠的田塊不施,這樣不利于培養高產菜田,也不利于培養出高品質的蔬菜產品和持續發展。
3、中微量元素的應用未引起重視。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蔬菜生長必不可少的。調查發現,設施蔬菜栽培中,個別已出現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癥狀,不少農民對中微量元素應用未引起足夠重視。
三、肥料施用方法不當。生產中碳酸氫銨施用方法不當尤為突出。碳酸氫銨俗稱氣肥,施入土壤后,會很快分解轉化為氨和二氧化碳。氨對蔬菜葉片具有毒性,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致使靠近地面的蔬菜葉片出現氨中毒而變黃脫落;濃度更高者,造成整個棚子植株葉片脫落,蔬菜絕收。
四、施用生的有機肥料的現象也經常出現。此類有機肥料沒有經過腐熟階段,施入土壤后,腐熟過程中能產生一些有害的中間產物,如有機酸類等,這些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能致使種子出苗不齊,出現燒苗現象。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專家提出以下建議供菜農參考:
一、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肥料能夠提供蔬菜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物質,但蔬菜的吸收量有限,不要過量投入。由于設施栽培室內相對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據蔬菜產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確定適宜施肥量,以進行平衡施肥。
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充分發揮交互作用,減少生理病害。特別是減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鉀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質。蔬菜作物需氮磷鉀的比例一般是1:0.5:1.25,菜農應針對蔬菜種類調整三種大量元素肥料的投入比例。實際生產中,對高肥力菜地或在施用高量氮肥時,常施以較高量的鉀肥,以便作物養分平衡,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對氮的過量吸收。
三、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無機肥料具有養分釋放速效的特點但是需要多次追施,以保證肥料的養分釋放高峰與蔬菜的養分吸收高峰相吻合,如果施用時間不當和施入不及時,就會出現營養生長過剩或短期營養不足,造成減產。而有機肥料保肥性比較好,可以緩慢釋放養分,保證作物長期的養分需求。將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協調養分的釋放速度,提供作物長期有效的營養。另外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為有益的微生物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抑制致病菌的存活。
四、防止土壤酸化、鹽化,運用配方施肥的理論進行施肥。對已酸化和鹽化的土壤進行合理的改良。可以采取雨季開棚、倒茬、加改良劑、換土等措施。
五、有針對性地施用鈣、鎂肥和微量元素,保持養分平衡。
六、采用科學的施肥方法。有機肥料經過充分的腐熟過程,可以殺死其中的致病菌和蟲卵。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蔬菜病蟲害的發生,不會發生燒苗現象。碳酸氫銨宜深施,防止揮發造成浪費,防止造成蔬菜氨氣中毒。
設施蔬菜多為反季節栽培,菜農投入勞動力多,追求高產高收益的心情迫切,所以往往憑經驗大量投入肥料以期高產。生產實踐中常因肥水管理不合理等原因,出現土壤環境惡化、蔬菜病蟲害嚴重、產量降低、品質惡劣等一系列不良現象,嚴重威脅設施蔬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保護地蔬菜施肥上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肥料用量過大。一些菜農盲目相信,多施肥即可多產出。片面的觀點導致施肥量加大,施肥量大大超過蔬菜的實際吸收量。這不僅造成肥料的浪費,還會引起土壤的酸化、次生鹽漬化、蔬菜硝酸鹽含量高、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等問題,致使作物生長發育不良。
二、肥料施用不平衡。固定單一的肥料品種的長期大量應用,造成土壤酸化嚴重。調查顯示,種植13年的大棚有的土壤的ph值已降至4.31。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平衡:
1、大量元素之間的不平衡,氮磷用量偏高,鉀肥用量不足。氮肥過剩,分解后產生銨離子過多時,影響作物對鉀、鈣、鎂的吸收,造成養分吸收不平衡,作物生長受到危害。同時,氮肥用量過大,很容易造成蔬菜體內硝酸鹽積累,使得蔬菜品質下降,產投比降低。鉀肥用量少,植物抗逆性差,病蟲害嚴重。
2、無機肥和有機肥的投入比例不平衡。有機肥投放量偏低,有的菜農只在離村莊近或運輸方便的菜田施少量有機肥,遠的田塊不施,這樣不利于培養高產菜田,也不利于培養出高品質的蔬菜產品和持續發展。
3、中微量元素的應用未引起重視。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蔬菜生長必不可少的。調查發現,設施蔬菜栽培中,個別已出現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癥狀,不少農民對中微量元素應用未引起足夠重視。
三、肥料施用方法不當。生產中碳酸氫銨施用方法不當尤為突出。碳酸氫銨俗稱氣肥,施入土壤后,會很快分解轉化為氨和二氧化碳。氨對蔬菜葉片具有毒性,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致使靠近地面的蔬菜葉片出現氨中毒而變黃脫落;濃度更高者,造成整個棚子植株葉片脫落,蔬菜絕收。
四、施用生的有機肥料的現象也經常出現。此類有機肥料沒有經過腐熟階段,施入土壤后,腐熟過程中能產生一些有害的中間產物,如有機酸類等,這些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能致使種子出苗不齊,出現燒苗現象。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專家提出以下建議供菜農參考:
一、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量。肥料能夠提供蔬菜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物質,但蔬菜的吸收量有限,不要過量投入。由于設施栽培室內相對密封,施入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肥。最好根據蔬菜產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確定適宜施肥量,以進行平衡施肥。
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充分發揮交互作用,減少生理病害。特別是減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鉀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質。蔬菜作物需氮磷鉀的比例一般是1:0.5:1.25,菜農應針對蔬菜種類調整三種大量元素肥料的投入比例。實際生產中,對高肥力菜地或在施用高量氮肥時,常施以較高量的鉀肥,以便作物養分平衡,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對氮的過量吸收。
三、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無機肥料具有養分釋放速效的特點但是需要多次追施,以保證肥料的養分釋放高峰與蔬菜的養分吸收高峰相吻合,如果施用時間不當和施入不及時,就會出現營養生長過剩或短期營養不足,造成減產。而有機肥料保肥性比較好,可以緩慢釋放養分,保證作物長期的養分需求。將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協調養分的釋放速度,提供作物長期有效的營養。另外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為有益的微生物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抑制致病菌的存活。
四、防止土壤酸化、鹽化,運用配方施肥的理論進行施肥。對已酸化和鹽化的土壤進行合理的改良。可以采取雨季開棚、倒茬、加改良劑、換土等措施。
五、有針對性地施用鈣、鎂肥和微量元素,保持養分平衡。
六、采用科學的施肥方法。有機肥料經過充分的腐熟過程,可以殺死其中的致病菌和蟲卵。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蔬菜病蟲害的發生,不會發生燒苗現象。碳酸氫銨宜深施,防止揮發造成浪費,防止造成蔬菜氨氣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