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是各種家畜痘病中危害比較嚴重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常在早春流行。最初是個別羊發病,以后逐漸蔓延全群。致病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以通過損傷的皮膚或黏膜侵入,飼料、墊草、皮毛產品和體外寄生蟲都可成為傳播媒介。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給山羊養殖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因此,要抓住時機做好預防和治療。
1、發病癥狀
發病初期羊體溫升高達39.5―41.5℃,精神沉郁,拱背,發抖,輕咳,結膜潮紅;有的呆立或臥地不起,從鼻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膿性分泌物,呼吸、脈搏增速;少數羊食欲下降、飲水量減少,多數羊采食、飲水停止。2―4天后,病羊全身皮膚,特別是乳房、陰門、口唇、四肢內側等少毛或無毛區,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并發展成凸出于皮膚表面的實硬丘疹;有的羊病變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膚凹凸不平。若加強飼養管理和對癥治療,無繼發感染,病羊體溫逐漸轉向正常,食欲逐步恢復,以痊愈轉歸;若體況較差,飼養管理不良或繼發感染,可引起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加強飼養管理,勿從疫區引進山羊,對圈舍進行消毒。用羊痘疫苗進行免疫,大小山羊一律在尾部或股內側皮內注射0.5毫升。
②皮膚上的痘瘡,涂碘酒或紫藥水。為防止并發癥,破潰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擦干后涂抹紫藥水或碘甘油等。繼發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劑或先鋒霉素、林可霉素、病毒靈等,配地塞米松、板藍根注射液進行治療。體溫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諾沙星,每日肌注2次,連用3―5天。
③中藥治療:內服葛根湯,即葛根、紫草、蒼術、黃柏各15克,黃連10克,白糖、綠豆各30克。水煎候溫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服3劑。
1、發病癥狀
發病初期羊體溫升高達39.5―41.5℃,精神沉郁,拱背,發抖,輕咳,結膜潮紅;有的呆立或臥地不起,從鼻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膿性分泌物,呼吸、脈搏增速;少數羊食欲下降、飲水量減少,多數羊采食、飲水停止。2―4天后,病羊全身皮膚,特別是乳房、陰門、口唇、四肢內側等少毛或無毛區,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并發展成凸出于皮膚表面的實硬丘疹;有的羊病變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膚凹凸不平。若加強飼養管理和對癥治療,無繼發感染,病羊體溫逐漸轉向正常,食欲逐步恢復,以痊愈轉歸;若體況較差,飼養管理不良或繼發感染,可引起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加強飼養管理,勿從疫區引進山羊,對圈舍進行消毒。用羊痘疫苗進行免疫,大小山羊一律在尾部或股內側皮內注射0.5毫升。
②皮膚上的痘瘡,涂碘酒或紫藥水。為防止并發癥,破潰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擦干后涂抹紫藥水或碘甘油等。繼發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劑或先鋒霉素、林可霉素、病毒靈等,配地塞米松、板藍根注射液進行治療。體溫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諾沙星,每日肌注2次,連用3―5天。
③中藥治療:內服葛根湯,即葛根、紫草、蒼術、黃柏各15克,黃連10克,白糖、綠豆各30克。水煎候溫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服3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