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鮮食型甘薯“迷你甘薯”栽培技術要把握以下幾點:
(1)精選薯種 在收獲留種時,應先挖留種田塊的有病薯塊,或者將有病薯塊做好標記, 留在田里不挖,收獲時要輕收輕裝。排種前必須剔除有病害、蟲斑、裂縫、破損的薯塊,再用多菌靈或托布津浸種處理。
(2)適時排種 排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來決定,一般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排種育苗,在我縣3月中旬至4月初可以排種。排種時要求薯塊頂部朝向一致,薯背向上,薯塊間隔保持3厘米,利于出苗均勻,多出苗,并有利剪苗。排種時要注意根據薯種大小分級排種,以便剪苗時分級扦插,排薯后用焦泥灰和腐熟堆肥覆蓋,厚度3.3cm左右,鋪好地膜,再搭好小弓棚蓋上地膜,確保增溫育苗,遇上降溫或寒冷應鋪上草片。
(3)苗床管理 主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出苗前保持床溫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0~25℃,超過30℃應及時通風散熱。出苗以后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潑灑稀人糞尿,以促進薯苗生長。當薯苗長有7-8葉、苗高20~30cm時即可剪苗扦插,一般將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
(4)田塊選擇 要求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條件好、有機質豐富、表土疏松、土層深厚的紅 黃沙質土壤,以新開墾的低丘山地和旱地為最好,能保證薯塊表皮呈紅色,外觀光滑,無裂縫,大小均勻。
(5)適時扦插 最適時間為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時,土壤濕度在60%左右。一般我縣扦插期在5月初至6月初,最遲不超過6月中旬,力爭早扦插早上市。為了避免集中上市,可以分批扦插,分批收獲,拉長市場供應時間,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6)扦插密度 為了使薯塊個數多,增加小薯的比例,扦插密度要適當加大,根據我們的試驗,每畝產量要達到1500kg,單薯鮮重保持在2kg以下,每6畝扦插4000株左右。種植方式采用窄壟單排,即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或采用雙壟雙排,即壟寬1-1.2m,每壟扦插2排,株距30~35cm。扦插方法以淺斜插為宜,結薯早,結薯多,薯塊大小均勻,產量高,商品性好。
(7)科學施肥 甘薯一生對氮、磷、鉀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其比例為1∶0.6∶1.5。以施基肥為主,基肥與追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采用破壟條施,追肥可以在不同時期利用雨后撒施,具體用量為基肥每畝用5-8kg尿素、10kg硫酸鉀、15kg過磷酸鈣,或者每畝用優質國產硫酸鉀復合肥30~40kg。追肥要根據土壤、基肥用量及莖葉長勢,分別在苗期、莖葉旺長期、薯塊膨大期用尿素加鉀肥施用。總體要求: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少施化肥,以確保其品質和食味。
(8)病蟲防治 病蟲防治主要加強防治地下害蟲,以防止薯塊出現蟲斑而影響產品的商品性。在整個生育過程中,一般提倡以加強田間管理,如中耕除草、開溝排水、抗旱灌水、合理密植、提蔓等措施來控制病蟲的發生和蔓延,不用或者控制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如果病蟲害較為嚴重,可以使用生物農藥防治,對綠色農產品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9)適時收獲 商品薯一般在8月下旬可以收獲,到11月初結束。收獲時應精心挖掘,減少破損。在田間要求按品種和大小分級裝箱,輕挑輕放,盡量避免碰傷破皮,影響薯塊商品性,減少損失。如作種薯,則要求在霜降到來之前收獲并及時入室儲存。
(1)精選薯種 在收獲留種時,應先挖留種田塊的有病薯塊,或者將有病薯塊做好標記, 留在田里不挖,收獲時要輕收輕裝。排種前必須剔除有病害、蟲斑、裂縫、破損的薯塊,再用多菌靈或托布津浸種處理。
(2)適時排種 排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來決定,一般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排種育苗,在我縣3月中旬至4月初可以排種。排種時要求薯塊頂部朝向一致,薯背向上,薯塊間隔保持3厘米,利于出苗均勻,多出苗,并有利剪苗。排種時要注意根據薯種大小分級排種,以便剪苗時分級扦插,排薯后用焦泥灰和腐熟堆肥覆蓋,厚度3.3cm左右,鋪好地膜,再搭好小弓棚蓋上地膜,確保增溫育苗,遇上降溫或寒冷應鋪上草片。
(3)苗床管理 主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出苗前保持床溫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0~25℃,超過30℃應及時通風散熱。出苗以后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潑灑稀人糞尿,以促進薯苗生長。當薯苗長有7-8葉、苗高20~30cm時即可剪苗扦插,一般將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
(4)田塊選擇 要求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條件好、有機質豐富、表土疏松、土層深厚的紅 黃沙質土壤,以新開墾的低丘山地和旱地為最好,能保證薯塊表皮呈紅色,外觀光滑,無裂縫,大小均勻。
(5)適時扦插 最適時間為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時,土壤濕度在60%左右。一般我縣扦插期在5月初至6月初,最遲不超過6月中旬,力爭早扦插早上市。為了避免集中上市,可以分批扦插,分批收獲,拉長市場供應時間,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6)扦插密度 為了使薯塊個數多,增加小薯的比例,扦插密度要適當加大,根據我們的試驗,每畝產量要達到1500kg,單薯鮮重保持在2kg以下,每6畝扦插4000株左右。種植方式采用窄壟單排,即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或采用雙壟雙排,即壟寬1-1.2m,每壟扦插2排,株距30~35cm。扦插方法以淺斜插為宜,結薯早,結薯多,薯塊大小均勻,產量高,商品性好。
(7)科學施肥 甘薯一生對氮、磷、鉀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其比例為1∶0.6∶1.5。以施基肥為主,基肥與追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采用破壟條施,追肥可以在不同時期利用雨后撒施,具體用量為基肥每畝用5-8kg尿素、10kg硫酸鉀、15kg過磷酸鈣,或者每畝用優質國產硫酸鉀復合肥30~40kg。追肥要根據土壤、基肥用量及莖葉長勢,分別在苗期、莖葉旺長期、薯塊膨大期用尿素加鉀肥施用。總體要求: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少施化肥,以確保其品質和食味。
(8)病蟲防治 病蟲防治主要加強防治地下害蟲,以防止薯塊出現蟲斑而影響產品的商品性。在整個生育過程中,一般提倡以加強田間管理,如中耕除草、開溝排水、抗旱灌水、合理密植、提蔓等措施來控制病蟲的發生和蔓延,不用或者控制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如果病蟲害較為嚴重,可以使用生物農藥防治,對綠色農產品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9)適時收獲 商品薯一般在8月下旬可以收獲,到11月初結束。收獲時應精心挖掘,減少破損。在田間要求按品種和大小分級裝箱,輕挑輕放,盡量避免碰傷破皮,影響薯塊商品性,減少損失。如作種薯,則要求在霜降到來之前收獲并及時入室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