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照水產養殖的不同時期,將科學使用魚藥作歸納如下:
1.前期從苗種放養到6月10日之前為前期,這段時期也稱安全期。通常水產是不發病的,可如今,有時也常暴發各種疾病,這時期需用3次外用藥和2次內服藥,作為預防。具體做法是:(1)放苗種后的第2至第5天內、4月底和6月10日左右各用1次外用藥(不包括殺蟲藥)以調節水質控制有害菌類數量。(2)4月20日左右,即大麥黃、白露時期和5月20日~6月10日之間各用1次內服藥,以防止腸炎和爛鰓病發生。
2.中期6月20日~7月20日為中期,這時期又稱危險期。中期是魚類(包括蝦、蟹、甲魚、貝、藻在內)生長最快、溫度高、發病率高的時期,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全軍覆沒。這時期的預防尤為重要。一般按10~15天用1次預防藥,共需用3次外用藥來調節水質(殺蟲藥除外)再用3次內服藥防止腸炎、肝硬化、出血等細菌類疾病和病毒類疾病發生:
3.后期從7月20日~8月20日,這時期是強化培育期與病害危險相混期。水溫由高逐漸到低,在天氣反常的年份,8月份的水溫會很高,這極有可能造成反復發病。這時期建議用1~2次外用藥,2次內服藥(不包括促生長素)即10~15天各用1次外用和內服藥。
4.上市及越冬期8月20日之后,氣溫逐步下降,但是魚蝦、蟹等正是大量吃食貯存脂肪的時候,也是不斷捕撈上市之時,當水溫下降至5~15℃時,某些品種開始集中上市和并塘越冬,這一時期需做以下安排:(1)每次捕撈后,需立即施外用藥1次。(2)并塘越冬的成魚及魚種,在并塘后第3天需用1次外用藥,特別是河蟹種及蝦種越冬前需使用1次殺菌藥和1次殺蟲藥,這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
常用藥物介紹
1.外用藥中的殺菌消毒藥
(1)氯制劑:原料藥中有二氯、三氯、二氧化氯,成品有高效菌毒清、速效菌毒凈。(2)溴制劑: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3)殺蟲藥:殺魚蟲、混養A殺、速康B1型等專殺寄生蟲、纖毛蟲、錨頭鳋、鰓蟲等。(4)水質調控藥:殺藻劑和水質凈化劑等。(5)魚體消毒藥:以高錳酸鉀、磺制劑等為主。
2.內服藥物中以抗菌為主的藥物
(1)原料中抗菌藥物有:鹽酸氟派酸、鹽酸恩諾沙星、伊維菌素、紅霉素、正大霉素等。(2)成品內服藥有:腸炎靈、鰓病康、止抖靈、強力止血靈、鱉康福、蛻殼促長寶等。
以上這些常用藥物中原料藥物可到獸醫部門購買,成品藥在正規的魚藥門市部都有售,其中江蘇百奧水產藥業生產的成品藥占多數。
1.前期從苗種放養到6月10日之前為前期,這段時期也稱安全期。通常水產是不發病的,可如今,有時也常暴發各種疾病,這時期需用3次外用藥和2次內服藥,作為預防。具體做法是:(1)放苗種后的第2至第5天內、4月底和6月10日左右各用1次外用藥(不包括殺蟲藥)以調節水質控制有害菌類數量。(2)4月20日左右,即大麥黃、白露時期和5月20日~6月10日之間各用1次內服藥,以防止腸炎和爛鰓病發生。
2.中期6月20日~7月20日為中期,這時期又稱危險期。中期是魚類(包括蝦、蟹、甲魚、貝、藻在內)生長最快、溫度高、發病率高的時期,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全軍覆沒。這時期的預防尤為重要。一般按10~15天用1次預防藥,共需用3次外用藥來調節水質(殺蟲藥除外)再用3次內服藥防止腸炎、肝硬化、出血等細菌類疾病和病毒類疾病發生:
3.后期從7月20日~8月20日,這時期是強化培育期與病害危險相混期。水溫由高逐漸到低,在天氣反常的年份,8月份的水溫會很高,這極有可能造成反復發病。這時期建議用1~2次外用藥,2次內服藥(不包括促生長素)即10~15天各用1次外用和內服藥。
4.上市及越冬期8月20日之后,氣溫逐步下降,但是魚蝦、蟹等正是大量吃食貯存脂肪的時候,也是不斷捕撈上市之時,當水溫下降至5~15℃時,某些品種開始集中上市和并塘越冬,這一時期需做以下安排:(1)每次捕撈后,需立即施外用藥1次。(2)并塘越冬的成魚及魚種,在并塘后第3天需用1次外用藥,特別是河蟹種及蝦種越冬前需使用1次殺菌藥和1次殺蟲藥,這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
常用藥物介紹
1.外用藥中的殺菌消毒藥
(1)氯制劑:原料藥中有二氯、三氯、二氧化氯,成品有高效菌毒清、速效菌毒凈。(2)溴制劑: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3)殺蟲藥:殺魚蟲、混養A殺、速康B1型等專殺寄生蟲、纖毛蟲、錨頭鳋、鰓蟲等。(4)水質調控藥:殺藻劑和水質凈化劑等。(5)魚體消毒藥:以高錳酸鉀、磺制劑等為主。
2.內服藥物中以抗菌為主的藥物
(1)原料中抗菌藥物有:鹽酸氟派酸、鹽酸恩諾沙星、伊維菌素、紅霉素、正大霉素等。(2)成品內服藥有:腸炎靈、鰓病康、止抖靈、強力止血靈、鱉康福、蛻殼促長寶等。
以上這些常用藥物中原料藥物可到獸醫部門購買,成品藥在正規的魚藥門市部都有售,其中江蘇百奧水產藥業生產的成品藥占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