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99,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泰國筍殼魚人工養殖技術

   日期:2016-03-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7    
   泰國筍殼魚學名斑駁尖塘鱧(Oxyeleotris marmoratus),是淡水魚類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為暖水性經濟魚類,在廣東及東南亞的華人俗稱為筍殼魚,因該魚最早由泰國進口至國內,又稱為泰國筍殼魚。我國在1988年開始從泰國引進親魚,進行人工繁育苗種研究,1999年批量從產地國進口苗種開展試養,但至今未能在國內形成規模化商品性的養殖生產。主要原因:一是進口苗種成活率低,本土苗種繁育未能規?;?二是養殖方式不同于產地國,未能完成其各生長階段的食物鏈特性及病害防治技術研究等因素,限制了該魚在國內的養殖推廣和發展。 

    1 人工養殖 

    1.1 池塘養殖 

    養殖泰國筍殼魚的池塘面積3畝為宜,通常不大于8畝,水深1.5m,淤泥少,水源良好。畝放養苗種3000~3500尾。初次養殖泰國筍殼魚,選一次養成方式為宜。 

    放苗前要進行清塘消毒,除去野雜魚類,塘底要布設人工魚巢,可采用直徑11cm、長35cm的塑料管,用兩根2m木條將9個塑料管扎成排,視養殖密度每畝約80排。人工魚巢要離開塘底20cm,用樁架固定,并稍傾斜,避免管內積聚泥土、魚糞。人工魚巢是有效擴大養殖生態面積,增加養殖密度,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 

    當池塘水溫在22%以上、容易培育生物餌料時,可投放魚苗。池塘水深1m,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據塘底的肥力,在這1/3的水面施放250~500kg經發酵的糞肥或機制有機肥,施肥同時用5g/立方米的強氯精消毒水體,經5~7d培養出大量水蚤等浮游生物后,可投放苗種,如果全池塘的生物餌料充足,青蝦資源豐富可不用分隔方式。放苗時苗種袋與池塘水溫相差不應超過2℃。 

    由于泰國筍殼魚苗種體表鱗片的特殊性,規格3cm以上的苗種在運輸過程中易擦傷,放養前消毒處理不當,會降低成活率,因此選購經消毒包裝,規格為2~2.5cm可直接放養的苗種為宜。 

    苗種集中在這1/3的水面進行第一階段的培育。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1周魚苗即可長至3cm,1個月可達4~5cm,這時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讓魚種進入大塘進行第二階段培育。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2/3的水面放養培育活餌料。活餌料最好是放養體型小、繁殖力較強的魚類魚種,每畝不少于1萬尾,在魚種進入第二階段培育時,同時投放可在淡水條件下自然繁殖的青蝦苗,每畝不少于 50萬尾,或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羅氏沼蝦苗,按養蝦標準定時、定量投喂蝦料,魚苗捕食塘中的蝦苗、魚苗、小蝦、小魚,養成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 

    3~4個月后可長至10~12cm、20~30g,轉入成魚養殖,在成魚養殖期,可每畝套養白鰱50~100尾,有利于控制水質。當養殖水體中的活體小魚、蝦量不足時,泰國筍殼魚轉向攝食人工飼料,要適時投放冰鮮魚肉塊或人工合成飼料、人工合成粉狀飼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8%,投餌料時要設食臺,每畝分布6~8個吊籃,距離池底約20cm,以適應泰國筍殼魚不喜游動的特性。 

    將經加工后的塊狀飼料或冰鮮魚肉塊投放在吊籃中,每日下午投喂一次,次日清晨檢查清洗吊籃,根據攝食情況,酌情增減飼料量,剩余餌料可倒入池塘中喂養小魚、蝦。餌料系數:投喂小雜魚為6~8,投喂人工合成飼料為2~2.5,養殖6~7個月可達到商品規格。小魚、蝦與泰國筍殼魚混養,構成了良好的食物鏈,小魚、蝦不僅是泰國筍殼魚的最佳餌料,同時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餌料,保持水質穩定的作用。 

    1.2 池塘網箱養殖 

    泰國筍殼魚進入養成期時,使用地籠箱捕獲大規格魚種,分規格轉入在同一池塘內設置的網箱養殖,是解決一次養成規格差異性、分批養成上市的一種養殖方式。養殖密度10~20尾/平方米,捕獲時造成體表損傷的魚,應按魚體表性疾病的治療方法處理。 

    通常用網箱養殖的池塘面積6~8畝,水深1.5m以上。高溫季節,1m水深處不宜超過32%,可在水面放養浮萍、水葫蘆降低水溫,采用流水方式或設置葉輪式增氧機,定時增氧,改善水質。 

    養殖網箱材料采用無結網制作,30~50g/尾的魚種,使用無結網目為1.5cm,100g/尾的魚種使用無結網目為2.5cm。網箱規格可根據條件選用3m×4m、4m×6m,網箱采用浮性材料使箱口高于水面20cm,底部離塘底20cm。根據網箱大小,安放人工魚巢3~4排,設置1~2個吊籃作為食臺。 

    1.3 水泥池養殖 

    利用具有保溫條件的養鱉業設施養殖泰國筍殼魚,不僅可使養鱉業的溫室重新發揮效益,又是逐步實現工廠化養殖泰國筍殼魚的好方式,適宜冬、春氣溫低的地區養殖。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5月水溫達到22℃時,青蝦大量繁殖,用池塘養殖筍殼魚,9~10月起塘轉入溫室養成,次年可達到商品規格。 

    在池中設置人工魚巢,使用微循環水或定時充氣增氧,定期抽污,防止水質惡化。使用食臺投喂餌料,每d下午投喂,次日檢查清洗食臺。養成池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30~50g/尾以上大規格苗種的放養密度為8~15尾/平方米,在掌握該魚的養殖技術特點后,養殖密度可逐步實現30~50尾/平方米的高密度工廠化生產。 

    1.4 混養 

    以主養單性羅非魚、河豚魚的養殖池,在人工餌料喂養條件下,通常淡水蝦較多,是泰國筍殼魚的最佳餌料,每畝可同期投放50~80尾泰國筍殼魚苗,安置少量人工魚巢,每畝可同時增收泰國筍殼魚20~30kg。 

    2 病害防治 

    2.1 寄生蟲病 

    泰國筍殼魚最常見的是寄生蟲病,錨頭鳋寄生在魚的胸鰭、腹鰭下,將魚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魚得病初期并無不適,魚體被錨頭鳋寄生叮咬處,因表皮被破壞容易感染多種體表性疾病和并發癥,表現為傷口局部紅腫、化膿,最終引發魚血液系統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時或不能堅持徹底殺蟲,在一定時間內雖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斷。徹底殺滅寄生蟲是泰國筍殼魚養殖中首要防病措施。泰國筍殼魚耐藥物毒性能力強,使用高出標準值1~2倍的藥物未見其有損害,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由于泰國筍殼魚底棲在池底,使用劑量與池塘水肥度相關,用水泵保持池塘水體循環增強藥效,間隔7d使用第2次。敵百蟲可使用濃度1~1.5g/立方米,并視治療效果調換殺蟲劑種類,徹底殺滅各類寄生蟲。 

    2.2 細菌性疾病 

    由于泰國筍殼魚鱗片呈梳齒狀,倒刺性極強,在捕捉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損傷不易察覺而致病,是運輸、分養、轉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規格魚種放養初期,常見癥狀是魚鱗、魚鰭損傷處紅腫或霉菌感染后的棉絮狀增生物,尾部鱗片脫落表皮潰爛,因此在初次養殖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中間起捕。分規格養殖、必要的養殖轉移或采購大規格魚種放養時,對凡是擦傷的魚都要先用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h消毒傷口,然后用20mg/立方米含量10%的聚維銅碘加0.6%的鹽配制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膠桶中暫養2d以上,消毒水要現配現用,每d換消毒水1次,在藥水浸泡時要保持充氧,經過表皮治療康復后,才可轉入正常養殖。 

    高溫季節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g/立方米及各類水產用消毒劑2倍的劑量全池潑灑消毒。 

    3 捕撈、包裝及運輸 

    泰國筍殼魚長至400g/尾以上時就達到商品規格,通常規格越大價格越高。養殖12~14個月,最大個體可達650g以上,平均規格400g。獲時可捕大留小,選擇上市,不能上市的應集中繼續養成。 

    在捕捉時應使用平底手抄網,減少魚體損傷,泰國筍殼魚有鉆泥不動的習性,干塘收捕時要注意捕捉干凈。泰國筍殼魚離水后只要保持濕潤、陰涼,可存活數十小時,活魚可在無水條件下長途運輸,用直徑18.5cm×80cm雙層塑料袋不帶水、充足氧氣可裝400~500g/尾商品魚4尾,每箱6~9袋疊放在泡沫箱中,經20h運輸仍然存活完好。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万源市| 溧阳市| 穆棱市| 错那县| 桃园县| 静海县| 沙河市| 大理市| 墨竹工卡县| 秦安县| 万州区| 周宁县| 客服| 邓州市| 海淀区| 宁德市| 琼中| 庆元县| 旬阳县| 盐城市| 东方市| 清原| 桦南县| 安陆市| 防城港市| 马边| 息烽县| 房产| 沙湾县| 教育| 明星| 永顺县| 田林县| 五莲县| 铁力市| 彭阳县| 苍山县| 哈密市| 缙云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