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眼下已經過了錐栗的采摘期,但慶元縣張村鄉吳坑村的錐栗種植戶吳冠球卻沒閑著,他正忙著收獲套種在錐栗園里的中藥材——白術(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在錐栗園套種白術,不僅能促進錐栗生長,還能新增一項白術收入,一畝地種出了兩畝效益,這都是科技種植帶來的好處!”吳冠球高興地說。
位于海拔800多米高的吳坑村,曾是慶元縣的貧困村之一,村民們祖祖輩輩依靠種植稻谷、番薯和錐栗為生,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兩年前,針對當地錐栗種植人工成本偏高、生長速度緩慢的情況,張村鄉干部專門外出進行考察,從福建等地學到了在錐栗園里套種白術的新技術。為推廣這種新型的套種生產模式,張村鄉以吳坑村、西管嵐村的錐栗園作為示范點,進行白術套種實驗。
吳冠球是吳坑村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去年,他在鄉科技員的指導下,在自家的錐栗山上套種了2畝白術,令他意外的是,套種白術不僅沒有增加過多的種植成本,反而提高了錐栗的產量。“白術種下之后,把原先閑置的土地覆蓋了,不僅抑制了雜草生長,還減少了土壤流失,降低了錐栗種植的人工成本,錐栗的產量和品質都提高了。”吳冠球說,去年他種植的2畝白術使他新增了2000多元的收入,初嘗甜頭的他,今年把錐栗山套種白術的面積擴大到了15畝,僅此一項,預計今年就能增收近2萬元。
據張村鄉副鄉長全長榮介紹,吳坑村錐栗園里套種的白術沒有施用化肥 、農藥,各項指標全部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標準檢測,在市場上非常暢銷,每公斤的收購價最高可達元。良好的經濟效益激發了村民在錐栗園套種白術的積極性,在吳坑村的示范帶動下,今年張村鄉套種白術的錐栗園面積已經由去年的200畝增加到了500多畝,預計可為全鄉農民帶來50多萬元的收入。
除了套種白術,張村鄉還在今年開始推行香榧套種技術。全長榮說,受生長習性所限,白術只能套種在樹齡為1-5年的錐栗園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種植效率和效益,他們嘗試在5年樹齡以上的錐栗園中套種香榧。“張村鄉共有7000多畝錐栗園,如果套種技術能夠全面推廣,村民的平均年收入至少還能再翻一番。”全長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