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薊馬是我縣境內近年新發生的一種蟲害,特別是今年由于5~7月份雨水較少,發生面積已達2.8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15%。據我們調查,目前為害我縣玉米的薊馬主要有玉米黃呆薊馬、禾薊馬,二者均屬纓翅目,薊馬科。由于薊馬蟲體較小,不易被人發現。又由于目前我縣農民對此還不十分了解,所以忽略了防治,而造成損失。
一、為害癥狀
玉米黃呆薊馬主要是以成蟲對玉米造成為害,它在葉反面為害,為害后的葉反面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并伴隨有小污點(蟲糞),這是與其它異常癥狀區別的主要特征。葉正面與銀白色條斑相對應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葉片越薄,這種反應越明顯。受害嚴重者,葉背如涂一層銀粉,端半部變黃枯干,甚至毀種。
禾薊馬主要以成、若蟲在玉米心葉中為害,不甚顯現銀灰色斑。多發生在大喇叭口期前后。食害伸展葉片時,多在葉正面取食,葉片呈現成片的銀灰色斑。
二、發生規律
黃呆薊馬以成蟲在禾本科雜草根基部和枯葉內越冬,在玉米上繁殖2代,第二年春天在麥茬及其它禾本科作物上為害,部分飛到春玉米苗上為害。5月下~6月初在春玉米和麥類上有一個若蟲發生高峰。6月中旬在麥類、春玉米上有一個成蟲高峰。7月下旬又有一個成蟲高峰。這種薊馬以苗期和喇叭口期發生數量較大,過此時期數量趨向下降。低洼、窩風而干旱環境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同一塊地中,以在溝、路、渠邊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其原因是這種環境下的小氣候比較干燥,較為適宜玉米黃呆薊馬發生;不同年份,干旱年份發生多,為害重;在一年的5~7月份,降雨對薊馬的影響最顯著。如果5月中、下旬干旱少雨,6月中旬玉米上的薊馬就會大量發生,嚴重為害。若6月下旬如遇大雨,薊馬的數量會立即大幅度下降。
禾薊馬與黃呆薊馬習性不同的是,比較喜歡郁蔽環境。以在小麥套種玉米,小麥植株高而稠密的地塊中的玉米上薊馬發生多;在同一塊套種玉米中,以在小麥壟內的玉米上薊馬發生多。這是因為小氣候環境比較郁蔽潮濕。禾薊馬在玉米上發生期晚于玉米黃呆薊馬,多發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這與它喜歡在喇叭口內取食活動有關。若6月下旬如遇大雨,此薊馬的數量也會大幅度下降。
三、防治方法
1、在田間定苗時,拔除有蟲苗,并帶出地外漚肥,可減少薊馬蔓延為害。
2、加強管理,適時灌水施肥,以促進玉米苗早發快長,可有效地減輕薊馬為害;同時還可改變玉米地小氣候,使其濕度加大,不利于黃呆薊馬生長發育,特別是干早缺肥地更應注意這一點。
3、藥劑防治 在玉米上如發現有少數玉米地塊受到薊馬為害時,可用10%的吡蟲啉,畝用量10克進行噴霧,可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
一、為害癥狀
玉米黃呆薊馬主要是以成蟲對玉米造成為害,它在葉反面為害,為害后的葉反面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并伴隨有小污點(蟲糞),這是與其它異常癥狀區別的主要特征。葉正面與銀白色條斑相對應的部分呈現黃色條斑,葉片越薄,這種反應越明顯。受害嚴重者,葉背如涂一層銀粉,端半部變黃枯干,甚至毀種。
禾薊馬主要以成、若蟲在玉米心葉中為害,不甚顯現銀灰色斑。多發生在大喇叭口期前后。食害伸展葉片時,多在葉正面取食,葉片呈現成片的銀灰色斑。
二、發生規律
黃呆薊馬以成蟲在禾本科雜草根基部和枯葉內越冬,在玉米上繁殖2代,第二年春天在麥茬及其它禾本科作物上為害,部分飛到春玉米苗上為害。5月下~6月初在春玉米和麥類上有一個若蟲發生高峰。6月中旬在麥類、春玉米上有一個成蟲高峰。7月下旬又有一個成蟲高峰。這種薊馬以苗期和喇叭口期發生數量較大,過此時期數量趨向下降。低洼、窩風而干旱環境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同一塊地中,以在溝、路、渠邊的玉米上發生多,為害重。其原因是這種環境下的小氣候比較干燥,較為適宜玉米黃呆薊馬發生;不同年份,干旱年份發生多,為害重;在一年的5~7月份,降雨對薊馬的影響最顯著。如果5月中、下旬干旱少雨,6月中旬玉米上的薊馬就會大量發生,嚴重為害。若6月下旬如遇大雨,薊馬的數量會立即大幅度下降。
禾薊馬與黃呆薊馬習性不同的是,比較喜歡郁蔽環境。以在小麥套種玉米,小麥植株高而稠密的地塊中的玉米上薊馬發生多;在同一塊套種玉米中,以在小麥壟內的玉米上薊馬發生多。這是因為小氣候環境比較郁蔽潮濕。禾薊馬在玉米上發生期晚于玉米黃呆薊馬,多發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這與它喜歡在喇叭口內取食活動有關。若6月下旬如遇大雨,此薊馬的數量也會大幅度下降。
三、防治方法
1、在田間定苗時,拔除有蟲苗,并帶出地外漚肥,可減少薊馬蔓延為害。
2、加強管理,適時灌水施肥,以促進玉米苗早發快長,可有效地減輕薊馬為害;同時還可改變玉米地小氣候,使其濕度加大,不利于黃呆薊馬生長發育,特別是干早缺肥地更應注意這一點。
3、藥劑防治 在玉米上如發現有少數玉米地塊受到薊馬為害時,可用10%的吡蟲啉,畝用量10克進行噴霧,可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