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龍(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的病害主要是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銹病和褐斑病,這兩種病在家種穿山龍上發(fā)病率及高,是導致發(fā)展穿山龍失敗的主要因素,多年來由于人們對此認識差差,沒有高度重視,而使穿山龍早期枯萎,種子絕收,根部瘦小,減產嚴重。下面講講這兩種病的田間識別和發(fā)病原因。
銹病:
田間識別:
葉片上病斑初為黃白色小點,逐漸隆起擴大成黃色皰斑,破裂后散出鐵銹色粉末. 莖部為上下條文狀黃色病斑,并且病斑四周有黃色銹粉,種子感染后種殼凹陷病斑和莖部感染相同。
發(fā)病原因: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借氣流傳播。氣溫在20—25度,濕度大時適于發(fā)病,植株表 面有水滴是發(fā)病的主要條件,適合病菌的傳播。此病多發(fā)生在穿山龍生長前期。
褐斑病:
田間識別:
葉片上產生圓形或近圓形,邊緣不整齊,大小不等的淡褐色病斑。多從葉緣開始 向里擴展,潮濕時病斑正背面均有霉狀物,病害嚴重時,病斑相互結合,葉片黃 枯而死。是穿山龍最嚴重的病害,會造成莖葉枯死種子絕收。
發(fā)病原因: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種子可帶菌 。氣溫在25到30度,相對濕度高時發(fā)病嚴重,特別當早晚溫差大時加重病勢發(fā)展。是穿山龍后期病害。
所以要想發(fā)展穿山龍一定要掌握這兩種病的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