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型炭疽:急性型剖檢見患豬咽喉和頸部腫脹(圖2.3.1-3),皮下呈出血性膠樣浸潤,頭頸部淋巴結,特別是頜下淋巴結呈急劇腫大,切面因嚴重充血、出血而呈櫻桃紅色,中央有稍凹陷的黑色壞死灶。鏡檢見淋巴組織呈嚴重的出血、壞死和有纖素性滲出,并可檢出大量炭疽桿菌。另外,在口腔、軟腭、會厭、舌根和咽部黏膜也呈腫脹和出血,黏膜下與肌間結締組織呈出血性膠樣浸潤。扁桃體常充血、出血或壞死,有時表面覆有纖維素性假膜。在黏膜下深部組織內,也常有邊緣不整的磚紅色或黑紫色的大小不等病灶,病灶部也可檢出炭疽桿菌。
慢性型咽型:炭疽通常在宰后檢驗中發現。病變見于咽喉部個別淋巴結,特別多見于頜下淋巴結。 表現淋巴結腫大,被膜增厚,質地變硬,切面干燥,有磚紅色或灰黃色壞死灶(圖2.3.1-4);病程較長者在壞死灶周圍常有包囊形成,或繼發化膿菌感染而形成膿腫,膿汁吸收后形成千酪樣或變成碎屑狀顆粒。有時在同一淋巴結切面可見有新舊不同的病灶。
腸型炭疽:主要發生于小腸,多以腫大、出血和壞死的淋巴小結為中心,形成局灶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病變。病灶為纖維素樣壞死的黑色痂膜,鄰接的腸黏膜呈出血性膠樣浸潤。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鏡檢見腸絨毛呈大片壞死,固有層和黏膜下層積有大量紅細胞、纖維蛋白、嗜中性白細胞與漿液。除小腸病變外,還偶見于大腸和胃。腹腔積有紅色漿液,脾質軟而腫大。肝充血或濁腫,間有出血性壞死灶。腎充血,皮質呈小點出血,腎上腺間 有出血性壞死灶。
敗血型:為最急性炭疽病型3由于豬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因此多數僅造成局部感染,牛和綿羊常出現敗血型。豬則少見。Goldstein(1957)報道,1952年在俄亥俄州暴發的炭疽病中,從剖檢的30頭豬中僅有3頭出現所特有的脾腫大、變黑。這可能是由于小豬比大豬易引起敗血癥,豬體內病變的部位極少。
隱性型:頜下淋巴結常見損害,少見于頸淋巴結、咽后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淋巴結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切面呈磚紅色,散布有細小、灰黃色壞死病灶或暗紅色凹陷小病灶。周圍的結締組織可 能有水腫性浸潤,呈鮮紅色。扁桃體壞死和形成潰瘍。有時扁桃體的黏膜脫落,呈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