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好薯窖口窖址 一般應(yīng)選庭院的邊角處,往下打深3~5米的窖洞,洞口直徑80厘米左右,在底部向旁邊打高1.7米、寬1.4米、深3米的貯藏室2~3個。如果是老窖,需要刮去窖壁表面的虛土,再噴灑殺菌劑,以利薦薯。
二、入窖前準備和收藏技術(shù) 過了霜降,便到了收獲紅薯的時間,應(yīng)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收獲,注意輕挖、輕拿、輕運,盡量防止挖傷、碰傷和折斷。運回后放在庭院的陰涼處,晾干表皮。若有破飭的薯塊應(yīng)放在太陽下曬上2天,使傷口變于、硬化,防止細菌感染。若遇雨天,要用塑料布遮蓋防雨。最好能用8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液,精細噴灑一次,噴后晾干,輕拿人窖。薯堆應(yīng)占貯藏室的50%左右,以保持適當?shù)目諝饬鲃樱欣谂抛呤韷K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將好薯與有傷的薯塊分開存放,有病疤的薯塊不能人窖,防止病菌感染。受凍薯塊也不能人窖。
三、入窖后的管理工作 (一)溫度管理 紅薯在15℃以上開始萌芽,高溫條件下容易感染病;在10℃以下易受凍害,受凍害塊易遭軟腐病菌侵染腐爛。因此,紅薯貯藏的適宜溫度是10℃~15℃。可用溫度計測量窖溫和薯堆溫度,根據(jù)溫度情況,增減覆蓋物,也可用封窖保溫或開窖放熱的措施來調(diào)節(jié)窖溫。(二)濕度管理 薯塊人窯后,要求窖內(nèi)相對濕度穩(wěn)定在80%~90%。相對濕度過小,易造成薯塊失水萎縮,濕度過大則薯塊易腐爛,要注意及時調(diào)節(jié)。濕度過小時應(yīng)向薯塊潑灑清潔的冷水,濕度過大時應(yīng)通風放氣,降低濕度。每隔10天檢查一次溫度、濕度和薯堆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有爛薯時,要及時揀出。
四、注童事項(一)禁酒。喝酒人員不能入窖,因酒會使薯塊加速腐爛。 (二)禁放其他果品和雜物,以防病菌污染。
二、入窖前準備和收藏技術(shù) 過了霜降,便到了收獲紅薯的時間,應(yīng)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收獲,注意輕挖、輕拿、輕運,盡量防止挖傷、碰傷和折斷。運回后放在庭院的陰涼處,晾干表皮。若有破飭的薯塊應(yīng)放在太陽下曬上2天,使傷口變于、硬化,防止細菌感染。若遇雨天,要用塑料布遮蓋防雨。最好能用8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液,精細噴灑一次,噴后晾干,輕拿人窖。薯堆應(yīng)占貯藏室的50%左右,以保持適當?shù)目諝饬鲃樱欣谂抛呤韷K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將好薯與有傷的薯塊分開存放,有病疤的薯塊不能人窖,防止病菌感染。受凍薯塊也不能人窖。
三、入窖后的管理工作 (一)溫度管理 紅薯在15℃以上開始萌芽,高溫條件下容易感染病;在10℃以下易受凍害,受凍害塊易遭軟腐病菌侵染腐爛。因此,紅薯貯藏的適宜溫度是10℃~15℃。可用溫度計測量窖溫和薯堆溫度,根據(jù)溫度情況,增減覆蓋物,也可用封窖保溫或開窖放熱的措施來調(diào)節(jié)窖溫。(二)濕度管理 薯塊人窯后,要求窖內(nèi)相對濕度穩(wěn)定在80%~90%。相對濕度過小,易造成薯塊失水萎縮,濕度過大則薯塊易腐爛,要注意及時調(diào)節(jié)。濕度過小時應(yīng)向薯塊潑灑清潔的冷水,濕度過大時應(yīng)通風放氣,降低濕度。每隔10天檢查一次溫度、濕度和薯堆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有爛薯時,要及時揀出。
四、注童事項(一)禁酒。喝酒人員不能入窖,因酒會使薯塊加速腐爛。 (二)禁放其他果品和雜物,以防病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