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癥狀與病理變化
潛伏期1-6天。據病程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感染。
急性型:見于新發豬群,以仔豬、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多發。病豬劇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勢,時發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有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食欲大減或廢絕,日漸消瘦。病程約1周,病豬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見于老疫區的架子豬、育肥豬和后備母豬。長期咳嗽,清晨進食前后及劇烈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咳嗽。飼養條件和氣候的改變,癥狀時而緩和。病豬體溫不高,但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病程長達2個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此類病最易發生繼發性感染,使夏季造成豬群急性死亡的主要誘因。
隱性型:不表現任何癥狀,或偶見個別豬咳嗽,生長發育一般正常,剖檢時有肺炎病灶。隱性型豬氣喘病在老疫區的病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其作為平行散毒和垂直傳播的隱性傳染源,是影響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危害。病理變化 病變首先發生在肺心葉,粟粒大至綠豆大,然后逐漸擴展到尖葉、中間葉及膈葉前下緣,形成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兩側病變大致對稱,病變部腫大,淡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界限明顯,象鮮嫩的肌肉樣肉變。病程延長加重,病變部胰變或蝦肉樣變。如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纖維素性、化膿性和壞死性病變。
1.4 診斷
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變特征可作出診斷。對慢性和隱性感染的病豬,X線檢查有重要的診斷價值。還沒有一種血清學診斷方法納入常規診斷。
2 綜合防制技術
控制畜禽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堅持綜合防制措施,單純地依賴疫苗的作用,是一種片面的觀點,疫苗也只能在綜合性防制的配合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疫苗預防、生物安全、藥物控制已成為當今最主要的疫病防制三角形體系。
2.1 目前尚未發現氣喘病的種豬場
一般引進國外種豬的新建場和長期進行自繁自養、嚴格管理的凈化場無氣喘病發生,此類豬場預防豬氣喘病最經濟的方法是通過弱毒苗的免疫,配合嚴格的隔離和消毒衛生措施,具體程序為:
種母豬、種公豬進行右側肺內注射免疫,仔豬45-60日齡左側肺內注射免疫。通過長期監測、免疫、隔離、消毒和及時治療、淘汰保持健康場的凈化。堅決貫徹“自繁自育”的方針,嚴禁從外地輸入豬只。如必須從外地引豬時,應認真了解豬源所在地有無本病流行。認為健康的豬,購入后應嚴格隔離檢查3個月,在隔離期間,選擇本場剛斷奶的健康仔豬30頭進行混群飼養,注意觀察有無咳嗽和氣喘癥狀,確認無豬氣喘病后方可混群飼養。平時應加強豬的飼養管理,給予優質全價飼料,做好經常性的衛生防疫及消毒工作,保持欄舍的清潔、干燥、通風。從外地引進病豬或帶菌豬是引起大部分豬場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堅決執行“自繁、自養、自育”的原則,是阻止病豬或帶菌豬進入豬場(群)的首要環節,由此切斷了傳播途徑,也是保護豬場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2.2 已經發生豬氣喘病的豬場
(1)早期診斷,早期隔離、及時消除傳染源。加強日常的隔離工作。懷孕母豬實行單圈飼養,使小豬感染本病只能來自本窩母豬,反饋檢查母豬是否為帶菌母豬或病母豬、抑是健康母豬,逐步確定無本病的健康母豬群,使之擴大為無本病的健康豬場。獸醫和飼養員平時加強對豬群觀察,從豬群中檢出早期病豬,一聽咳嗽,特別注意在夜間、清晨打掃豬舍,喂食和運動時,豬只有無咳嗽、噴嚏現象,二查呼吸,在豬群休息時注意呼吸次數和呼吸深度。確定病豬及早挑出集中隔離飼養,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并消毒處理,這是防止擴散、迅速控制本病發展的重要環節。隔離飼養還包括對種母豬實行單圈飼養,做到“母豬互不見面,小豬不竄圈”。斷奶仔豬按窩集中育肥。
(2)給種豬和新生仔豬右側肺內注射接種豬氣喘病弱毒凍干疫苗,免疫程序:每年8--10月份給種豬和后備豬注射豬氣喘病弱毒菌苗1次,陽性場病愈母豬(可能隱性帶菌者)臨產前一個月以0.1%土霉素堿飼喂2周,或連續口服泰樂霉素和三甲氧芐二胺嘧啶,密集藥物治療也可獲得無氣喘病母豬,以防垂直傳播。
(3)仔豬可進行二次免疫以提高豬群免疫力。7-15日齡首免,60-80日齡二免。仔豬群中如有已感染病豬須及時隔離,并在二免前15天以0.1%土霉素堿連續飼喂1周。氣喘病感染嚴重的豬場,如哺乳仔豬發病率提高,豬場又必須使用抗生素,則可對吮乳仔豬應用1-5日齡首免、10-20日齡加強免疫的早期免疫程序,同時對豬舍嚴格監視和發病豬隔離,并定期進行帶豬消毒和轉群消毒。
(4)連續注射疫苗3年,可以控制豬氣喘病。
(5)藥物治療培育健康豬群,利用康復母豬不帶菌也不排菌的原理,各種抗生素治療本病,使得病豬治愈康復。選擇康復母豬單個隔離飼養,采用人工授精,產仔連續2窩以上;仔豬從哺乳期到架子豬都未出現氣喘癥狀,通過疫苗注射,仔豬亦未發現氣喘病的病變,可以定為健康豬群。
(6)從集市購買的苗豬或架子豬,臨診上如無咳嗽,又無氣喘癥狀,體溫正常(40℃以下),可以立即進行右側肋間肺內注射疫苗1毫升。在爆發此病豬場,未發病的棚舍,可以進行緊急預防,以降低發病率。
(7)部分減群(Partial Depopulation,PD) 當免疫豬群和不同來源混養的豬群發生氣喘病及其它慢性呼吸道病病時,可采用監測、淘汰、出售的方法,配合免疫和加藥計劃,以建立最少疾病豬群。
(8)消毒衛生科學飼養:飼養管理的好壞對本病的發生和病豬恢復健康有密切關系。豬舍要做到冬暖夏涼,空氣流通。豬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飽是預防本病的重要環節。要注意清潔衛生,定期消毒,驅除蚊蠅,飼喂全價飼料。
潛伏期1-6天。據病程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感染。
急性型:見于新發豬群,以仔豬、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多發。病豬劇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勢,時發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有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食欲大減或廢絕,日漸消瘦。病程約1周,病豬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見于老疫區的架子豬、育肥豬和后備母豬。長期咳嗽,清晨進食前后及劇烈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咳嗽。飼養條件和氣候的改變,癥狀時而緩和。病豬體溫不高,但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病程長達2個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此類病最易發生繼發性感染,使夏季造成豬群急性死亡的主要誘因。
隱性型:不表現任何癥狀,或偶見個別豬咳嗽,生長發育一般正常,剖檢時有肺炎病灶。隱性型豬氣喘病在老疫區的病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其作為平行散毒和垂直傳播的隱性傳染源,是影響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危害。病理變化 病變首先發生在肺心葉,粟粒大至綠豆大,然后逐漸擴展到尖葉、中間葉及膈葉前下緣,形成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兩側病變大致對稱,病變部腫大,淡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界限明顯,象鮮嫩的肌肉樣肉變。病程延長加重,病變部胰變或蝦肉樣變。如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纖維素性、化膿性和壞死性病變。
1.4 診斷
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變特征可作出診斷。對慢性和隱性感染的病豬,X線檢查有重要的診斷價值。還沒有一種血清學診斷方法納入常規診斷。
2 綜合防制技術
控制畜禽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堅持綜合防制措施,單純地依賴疫苗的作用,是一種片面的觀點,疫苗也只能在綜合性防制的配合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疫苗預防、生物安全、藥物控制已成為當今最主要的疫病防制三角形體系。
2.1 目前尚未發現氣喘病的種豬場
一般引進國外種豬的新建場和長期進行自繁自養、嚴格管理的凈化場無氣喘病發生,此類豬場預防豬氣喘病最經濟的方法是通過弱毒苗的免疫,配合嚴格的隔離和消毒衛生措施,具體程序為:
種母豬、種公豬進行右側肺內注射免疫,仔豬45-60日齡左側肺內注射免疫。通過長期監測、免疫、隔離、消毒和及時治療、淘汰保持健康場的凈化。堅決貫徹“自繁自育”的方針,嚴禁從外地輸入豬只。如必須從外地引豬時,應認真了解豬源所在地有無本病流行。認為健康的豬,購入后應嚴格隔離檢查3個月,在隔離期間,選擇本場剛斷奶的健康仔豬30頭進行混群飼養,注意觀察有無咳嗽和氣喘癥狀,確認無豬氣喘病后方可混群飼養。平時應加強豬的飼養管理,給予優質全價飼料,做好經常性的衛生防疫及消毒工作,保持欄舍的清潔、干燥、通風。從外地引進病豬或帶菌豬是引起大部分豬場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堅決執行“自繁、自養、自育”的原則,是阻止病豬或帶菌豬進入豬場(群)的首要環節,由此切斷了傳播途徑,也是保護豬場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2.2 已經發生豬氣喘病的豬場
(1)早期診斷,早期隔離、及時消除傳染源。加強日常的隔離工作。懷孕母豬實行單圈飼養,使小豬感染本病只能來自本窩母豬,反饋檢查母豬是否為帶菌母豬或病母豬、抑是健康母豬,逐步確定無本病的健康母豬群,使之擴大為無本病的健康豬場。獸醫和飼養員平時加強對豬群觀察,從豬群中檢出早期病豬,一聽咳嗽,特別注意在夜間、清晨打掃豬舍,喂食和運動時,豬只有無咳嗽、噴嚏現象,二查呼吸,在豬群休息時注意呼吸次數和呼吸深度。確定病豬及早挑出集中隔離飼養,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并消毒處理,這是防止擴散、迅速控制本病發展的重要環節。隔離飼養還包括對種母豬實行單圈飼養,做到“母豬互不見面,小豬不竄圈”。斷奶仔豬按窩集中育肥。
(2)給種豬和新生仔豬右側肺內注射接種豬氣喘病弱毒凍干疫苗,免疫程序:每年8--10月份給種豬和后備豬注射豬氣喘病弱毒菌苗1次,陽性場病愈母豬(可能隱性帶菌者)臨產前一個月以0.1%土霉素堿飼喂2周,或連續口服泰樂霉素和三甲氧芐二胺嘧啶,密集藥物治療也可獲得無氣喘病母豬,以防垂直傳播。
(3)仔豬可進行二次免疫以提高豬群免疫力。7-15日齡首免,60-80日齡二免。仔豬群中如有已感染病豬須及時隔離,并在二免前15天以0.1%土霉素堿連續飼喂1周。氣喘病感染嚴重的豬場,如哺乳仔豬發病率提高,豬場又必須使用抗生素,則可對吮乳仔豬應用1-5日齡首免、10-20日齡加強免疫的早期免疫程序,同時對豬舍嚴格監視和發病豬隔離,并定期進行帶豬消毒和轉群消毒。
(4)連續注射疫苗3年,可以控制豬氣喘病。
(5)藥物治療培育健康豬群,利用康復母豬不帶菌也不排菌的原理,各種抗生素治療本病,使得病豬治愈康復。選擇康復母豬單個隔離飼養,采用人工授精,產仔連續2窩以上;仔豬從哺乳期到架子豬都未出現氣喘癥狀,通過疫苗注射,仔豬亦未發現氣喘病的病變,可以定為健康豬群。
(6)從集市購買的苗豬或架子豬,臨診上如無咳嗽,又無氣喘癥狀,體溫正常(40℃以下),可以立即進行右側肋間肺內注射疫苗1毫升。在爆發此病豬場,未發病的棚舍,可以進行緊急預防,以降低發病率。
(7)部分減群(Partial Depopulation,PD) 當免疫豬群和不同來源混養的豬群發生氣喘病及其它慢性呼吸道病病時,可采用監測、淘汰、出售的方法,配合免疫和加藥計劃,以建立最少疾病豬群。
(8)消毒衛生科學飼養:飼養管理的好壞對本病的發生和病豬恢復健康有密切關系。豬舍要做到冬暖夏涼,空氣流通。豬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飽是預防本病的重要環節。要注意清潔衛生,定期消毒,驅除蚊蠅,飼喂全價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