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開始,北京市實施“名優水產新品種及健康養殖技術推廣”科技入戶項目,在宮廷金魚養殖之鄉-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推廣宮廷金魚健康養殖技術。
一、養殖場環境與水源狀況
黑莊戶地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養殖池塘排灌方便。金魚養殖均以地下機井水作為水源,水質常年保持豆綠色或黃褐色, 透明度在25cm~35cm之間,有機物耗氧量為10mg/L~30mg/L,總氮為0.5mg/L~4.5mg/L,總磷為0.05mg/L~0.55mg/L,有效磷大于0.015mg/L,溶解氧大于4mg/L,pH為7~9,鹽度為0.7‰,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二、池塘條件
黑莊戶鄉金魚養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家庭化小水體養殖,養殖池塘面積以1畝~2畝為宜,水深1.5m左右。養殖的最大面積不超過3畝,否則會因水體過大而出現野化傾向,使金魚體形變得瘦長而影響金魚的品質。養殖池塘的底土為壤土,并保持清潔平整,淤泥厚度不超過0.2m。
三、機械配置
每池配置1臺功率為1.5kW的噴水式或功率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采用葉輪增氧機的魚池需要在增氧機四周搭圍窗紗布,以免開機時損傷金魚體表。
四、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整修池塘 每年春季放魚前要對金魚養殖池進行清整,清除過多的淤泥、雜物,維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同時在池塘四周圍上塑料布,防止蛙類、鼠類、蛇類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塘危害金魚。
2.清塘 放養魚種前清塘1次,可將池水排干至水深7cm~10cm,用塊狀生石灰75kg/畝~100kg/畝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4kg/畝~5kg/畝水溶后全池均勻潑灑。帶水清塘時,水深1m,塊狀生石灰用量150kg/畝~200kg/畝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用量為13kg/畝~15kg/畝。
3.天然餌料生物的培養 魚苗(種)下塘前10天~15天,在養殖池中施肥以培養魚苗適口的天然餌料生物,一般施用腐熟的人糞尿或豬牛糞100kg/畝~150kg/畝,待水中浮游動物(枝角類等)大量繁殖時,魚苗(種)即可下塘。
五、苗種放養
1.苗種來源 苗種來源于黑莊戶金魚養殖的龍頭企業~黑莊戶觀賞魚養殖發展中心,該中心2006年取得了北京市市級宮廷金魚良種場資格,生產的宮廷金魚苗種品質良好,品種特征明顯,苗種體質健壯,滿足了黑莊戶鄉絕大部分金魚養殖戶的需要。另外,該中心每年也從國內、國外引進一些新品種進行養殖。
2.放養密度 對于當年魚的放養,宮廷金魚養殖大部分采用幾個品種同池混養的方式,待魚苗生長到體長為1.5cm~2.0cm后,再將魚苗放入池塘,魚苗放養密度一般在4萬尾/畝~6萬尾/畝,最多不超過10萬尾/畝。對于1齡魚的放養,為生產大規格(體長12cm以上)的商品魚,可采用頭年養成的體長5cm~6cm魚種再培養1年,放養密度一般為8000尾/畝~10000尾/畝。
3.注意事項 當年水花(烏仔)下塘時,應特別注意孵化池水溫、水質與池塘水溫、水質相一致,最好在下塘前挑選一次,將單尾金魚挑出淘汰。1齡魚種放養時,需精心挑選品種特征(頭型、鰭型、色彩、體型等)鮮明的魚種下塘,這樣有利于提高金魚品質。在容易生長水草的魚池,套養10尾/畝~15尾/畝的草魚魚種,可防止水草暴長。
六、養殖管理
1.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注意水色變化,注意防止敵害生物。根據池水透明度適當調節水質,提倡使用微生態制劑來改善水質,以提高金魚的免疫力。由于游動緩慢,金魚極易遭受敵害生物(如泥鰍、蛙、蛇、鼠、鳥類等)的侵害,應嚴加防范。在生產上,由于對敵害生物防范不嚴,經常造成極大的損失,這有別于食用魚的養殖,應加以重視。
2.飼料投喂 魚苗下塘初期,以投喂天然水域內撈取的鮮活魚蟲為主,天然餌料生物不足時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中期,主要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魚粉、豆餅、次粉、麩皮等)為主;后期(秋季越冬前),應適當增加飼料營養,以增強魚種的體質,從而保證金魚安全越冬。投喂堅持每天4次,投喂時可沿池塘四周每隔2m~3m設置1個投喂點,以便于金魚就近攝食,投喂量根據魚體攝食情況隨時加以調整,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總重的3%~5%左右。
3.水質調控 魚苗剛下塘時,由于魚體較小,抵抗能力和運動能力均較弱,所以不適宜在深水區活動,因此,池塘水深應控制在深處60cm~70cm、淺處40cm~50cm為宜。隨著魚體的生長,天氣轉暖,應逐漸加注新水,每次加注5cm~10cm。在盛夏季節,應將池水加深至1m,使金魚能進入深水層避暑,防止金魚發生燙尾病。進入秋季后,池水水位可以適當下降,這樣有利于提高池水溫度,延長金魚生長時間。金魚下塘后一般不需施肥。陰雨連綿時,要格外注意浮頭泛塘情況的發生,及時合理地使用增氧機,同時減少飼料的投喂量。
七、病害防治
1.魚病預防 苗種人塘前,要進行嚴格的魚體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分鐘,或20mg/L(2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魚體20分鐘~30分鐘,或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魚體5分鐘;苗種下塘半個月后,可使用1g/立方米~2g/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潑灑1次;高溫季節,飼料中按每公斤體重每日拌入5g大蒜頭或0.47g大蒜素,同時加入適量食鹽,連續使用6天;巡塘時,發現死魚應及時撈出而埋入土中;病魚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5分鐘,或20mg/L(2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 20分鐘~30分鐘,或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鐘;5月~10月,每隔半個月用250g漂白粉兌水溶化后均勻潑灑在食場及其周圍,連續潑灑3天;在拉網鍛煉、起捕、篩選、運輸魚種及食用魚輪捕過程中,要避免野蠻操作,防止魚體受傷。
2.常發生的魚病 有爛鰓病、腐皮病、赤皮病、腸炎病、水霉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等,治療魚病使用的漁藥應以不危害人類健康和不破壞水域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盡量使用生物漁藥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藥,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沒有產品執行標準的漁藥,禁止使用孔雀石綠、五氯酚鈉、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硝酸亞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睪丸酮等禁用漁藥。
一、養殖場環境與水源狀況
黑莊戶地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養殖池塘排灌方便。金魚養殖均以地下機井水作為水源,水質常年保持豆綠色或黃褐色, 透明度在25cm~35cm之間,有機物耗氧量為10mg/L~30mg/L,總氮為0.5mg/L~4.5mg/L,總磷為0.05mg/L~0.55mg/L,有效磷大于0.015mg/L,溶解氧大于4mg/L,pH為7~9,鹽度為0.7‰,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二、池塘條件
黑莊戶鄉金魚養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家庭化小水體養殖,養殖池塘面積以1畝~2畝為宜,水深1.5m左右。養殖的最大面積不超過3畝,否則會因水體過大而出現野化傾向,使金魚體形變得瘦長而影響金魚的品質。養殖池塘的底土為壤土,并保持清潔平整,淤泥厚度不超過0.2m。
三、機械配置
每池配置1臺功率為1.5kW的噴水式或功率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采用葉輪增氧機的魚池需要在增氧機四周搭圍窗紗布,以免開機時損傷金魚體表。
四、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整修池塘 每年春季放魚前要對金魚養殖池進行清整,清除過多的淤泥、雜物,維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同時在池塘四周圍上塑料布,防止蛙類、鼠類、蛇類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塘危害金魚。
2.清塘 放養魚種前清塘1次,可將池水排干至水深7cm~10cm,用塊狀生石灰75kg/畝~100kg/畝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4kg/畝~5kg/畝水溶后全池均勻潑灑。帶水清塘時,水深1m,塊狀生石灰用量150kg/畝~200kg/畝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用量為13kg/畝~15kg/畝。
3.天然餌料生物的培養 魚苗(種)下塘前10天~15天,在養殖池中施肥以培養魚苗適口的天然餌料生物,一般施用腐熟的人糞尿或豬牛糞100kg/畝~150kg/畝,待水中浮游動物(枝角類等)大量繁殖時,魚苗(種)即可下塘。
五、苗種放養
1.苗種來源 苗種來源于黑莊戶金魚養殖的龍頭企業~黑莊戶觀賞魚養殖發展中心,該中心2006年取得了北京市市級宮廷金魚良種場資格,生產的宮廷金魚苗種品質良好,品種特征明顯,苗種體質健壯,滿足了黑莊戶鄉絕大部分金魚養殖戶的需要。另外,該中心每年也從國內、國外引進一些新品種進行養殖。
2.放養密度 對于當年魚的放養,宮廷金魚養殖大部分采用幾個品種同池混養的方式,待魚苗生長到體長為1.5cm~2.0cm后,再將魚苗放入池塘,魚苗放養密度一般在4萬尾/畝~6萬尾/畝,最多不超過10萬尾/畝。對于1齡魚的放養,為生產大規格(體長12cm以上)的商品魚,可采用頭年養成的體長5cm~6cm魚種再培養1年,放養密度一般為8000尾/畝~10000尾/畝。
3.注意事項 當年水花(烏仔)下塘時,應特別注意孵化池水溫、水質與池塘水溫、水質相一致,最好在下塘前挑選一次,將單尾金魚挑出淘汰。1齡魚種放養時,需精心挑選品種特征(頭型、鰭型、色彩、體型等)鮮明的魚種下塘,這樣有利于提高金魚品質。在容易生長水草的魚池,套養10尾/畝~15尾/畝的草魚魚種,可防止水草暴長。
六、養殖管理
1.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注意水色變化,注意防止敵害生物。根據池水透明度適當調節水質,提倡使用微生態制劑來改善水質,以提高金魚的免疫力。由于游動緩慢,金魚極易遭受敵害生物(如泥鰍、蛙、蛇、鼠、鳥類等)的侵害,應嚴加防范。在生產上,由于對敵害生物防范不嚴,經常造成極大的損失,這有別于食用魚的養殖,應加以重視。
2.飼料投喂 魚苗下塘初期,以投喂天然水域內撈取的鮮活魚蟲為主,天然餌料生物不足時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中期,主要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魚粉、豆餅、次粉、麩皮等)為主;后期(秋季越冬前),應適當增加飼料營養,以增強魚種的體質,從而保證金魚安全越冬。投喂堅持每天4次,投喂時可沿池塘四周每隔2m~3m設置1個投喂點,以便于金魚就近攝食,投喂量根據魚體攝食情況隨時加以調整,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總重的3%~5%左右。
3.水質調控 魚苗剛下塘時,由于魚體較小,抵抗能力和運動能力均較弱,所以不適宜在深水區活動,因此,池塘水深應控制在深處60cm~70cm、淺處40cm~50cm為宜。隨著魚體的生長,天氣轉暖,應逐漸加注新水,每次加注5cm~10cm。在盛夏季節,應將池水加深至1m,使金魚能進入深水層避暑,防止金魚發生燙尾病。進入秋季后,池水水位可以適當下降,這樣有利于提高池水溫度,延長金魚生長時間。金魚下塘后一般不需施肥。陰雨連綿時,要格外注意浮頭泛塘情況的發生,及時合理地使用增氧機,同時減少飼料的投喂量。
七、病害防治
1.魚病預防 苗種人塘前,要進行嚴格的魚體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分鐘,或20mg/L(2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魚體20分鐘~30分鐘,或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魚體5分鐘;苗種下塘半個月后,可使用1g/立方米~2g/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潑灑1次;高溫季節,飼料中按每公斤體重每日拌入5g大蒜頭或0.47g大蒜素,同時加入適量食鹽,連續使用6天;巡塘時,發現死魚應及時撈出而埋入土中;病魚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5分鐘,或20mg/L(2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 20分鐘~30分鐘,或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鐘;5月~10月,每隔半個月用250g漂白粉兌水溶化后均勻潑灑在食場及其周圍,連續潑灑3天;在拉網鍛煉、起捕、篩選、運輸魚種及食用魚輪捕過程中,要避免野蠻操作,防止魚體受傷。
2.常發生的魚病 有爛鰓病、腐皮病、赤皮病、腸炎病、水霉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等,治療魚病使用的漁藥應以不危害人類健康和不破壞水域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盡量使用生物漁藥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藥,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沒有產品執行標準的漁藥,禁止使用孔雀石綠、五氯酚鈉、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硝酸亞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睪丸酮等禁用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