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北部高寒地區是指黑龍江省北部廣大高寒山區的第五、第六積溫帶。第五積溫帶年活動積溫為1900℃~2100℃,無霜期為90~105d;第六積溫帶年活動積溫為1700℃~1900℃,無霜期為80~90d。兩區氣溫低日照長,土地資源豐富,適于發展大豆生產,但適宜種植的大豆品種極少。應加強適應高寒地區種植的超早熟、豐產、優質的大豆品種的育種研究。
1 確定合理的育種目標
針對北部高寒地區大豆品種存在的問題,確立超早熟、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的育種目標,以期育成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大豆新品種。
高產是世界各國大豆育種的核心目標,高產的組合性狀有節莢數多、節粒數多、節粒重和粒莖比值高,其中粒莖比值高是大豆產量增長的主要潛力,高產大豆品種株高大幅度下降,節間明顯縮短,而且要有較高的光合效率。
品質育種是主攻方向,依然是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和質量。蛋白質含量應在45%以上,脂肪含量22.5%以上,雙高品種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之和等于或高于65%。
早熟、高產、優質是我們育種目標的核心,抗逆性強是重點。早熟主要通過選育花期發育快、開花集中、花期短、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速度快等目標性狀來完成。
2 親本選配
2.1 采用不同地理來源的極早熟和中早熟品種做親本 按育種目標的要求,積極引進種質資源,豐富遺傳基礎,拓寬高產基因,以當地主栽品種為骨干,與引入的血緣關系較遠的種質資源配制雜交組合。
2.2 根據超早熟大豆品種生育特點進行選擇親本生殖生長日數與生育期呈正相關,影響早熟品種生育期適應低溫長日照的關鍵,是花期長短和鼓粒成熟階段日數。超早熟育種,應選擇開花集中、花期限日數少、生育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迅速及鼓粒快的極早熟種質材料做親本。
3 雜種后代選擇技術
3.1 超早熟育種雜交后代的選擇方法 雜交后代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為主進行混合選擇,嚴格淘汰晚熟、感病組合及單株。F4世代以豐產性為主,從中熟、抗病后代群體中,大量選拔豐產單株,次年進行株系鑒定。在選擇過程中,采取早播鑒定苗期耐寒性,晚播鑒定后期耐寒性;早播遲收鑒定炸莢性,定向選擇解決早熟性,并用現代品質手段鑒定品質含量。
3.2 目標性狀的選擇 早熟性狀的選擇,在低世代進行,選擇苗期發育快、開花集中、花期短、生育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迅速的優良單株。高產穩產性狀的選擇,應加大節數和粒數的選擇。莖稈性狀選擇高度70cm,莖稈節多、生長緩慢,莖部節間短、粗壯,上部較細,葉片較小的品種,稈強、抗倒伏。根系性狀選擇根系發達的品種,一般抗旱耐澇、適應性強,生育前期不徒長,基部節短,后期不早衰,落黃好,脫水快,可作為選擇根系的依據。
4 技術的可行性 我們根據遺傳學原理和生態育種原理,利用雜交后代基因重組、累加、互補、突變等遺傳效應,通過生態選擇,采用定向選擇解決早熟性,高肥試驗鑒定豐產性,品質跟蹤分析和多點多年相結合等方法,成功地選育出超早熟、高油、高產、適應性廣的品種北疆1號,該品種的育成體現了很多育種技術難點的解決。
1 確定合理的育種目標
針對北部高寒地區大豆品種存在的問題,確立超早熟、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的育種目標,以期育成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大豆新品種。
高產是世界各國大豆育種的核心目標,高產的組合性狀有節莢數多、節粒數多、節粒重和粒莖比值高,其中粒莖比值高是大豆產量增長的主要潛力,高產大豆品種株高大幅度下降,節間明顯縮短,而且要有較高的光合效率。
品質育種是主攻方向,依然是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和質量。蛋白質含量應在45%以上,脂肪含量22.5%以上,雙高品種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之和等于或高于65%。
早熟、高產、優質是我們育種目標的核心,抗逆性強是重點。早熟主要通過選育花期發育快、開花集中、花期短、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速度快等目標性狀來完成。
2 親本選配
2.1 采用不同地理來源的極早熟和中早熟品種做親本 按育種目標的要求,積極引進種質資源,豐富遺傳基礎,拓寬高產基因,以當地主栽品種為骨干,與引入的血緣關系較遠的種質資源配制雜交組合。
2.2 根據超早熟大豆品種生育特點進行選擇親本生殖生長日數與生育期呈正相關,影響早熟品種生育期適應低溫長日照的關鍵,是花期長短和鼓粒成熟階段日數。超早熟育種,應選擇開花集中、花期限日數少、生育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迅速及鼓粒快的極早熟種質材料做親本。
3 雜種后代選擇技術
3.1 超早熟育種雜交后代的選擇方法 雜交后代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為主進行混合選擇,嚴格淘汰晚熟、感病組合及單株。F4世代以豐產性為主,從中熟、抗病后代群體中,大量選拔豐產單株,次年進行株系鑒定。在選擇過程中,采取早播鑒定苗期耐寒性,晚播鑒定后期耐寒性;早播遲收鑒定炸莢性,定向選擇解決早熟性,并用現代品質手段鑒定品質含量。
3.2 目標性狀的選擇 早熟性狀的選擇,在低世代進行,選擇苗期發育快、開花集中、花期短、生育后期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迅速的優良單株。高產穩產性狀的選擇,應加大節數和粒數的選擇。莖稈性狀選擇高度70cm,莖稈節多、生長緩慢,莖部節間短、粗壯,上部較細,葉片較小的品種,稈強、抗倒伏。根系性狀選擇根系發達的品種,一般抗旱耐澇、適應性強,生育前期不徒長,基部節短,后期不早衰,落黃好,脫水快,可作為選擇根系的依據。
4 技術的可行性 我們根據遺傳學原理和生態育種原理,利用雜交后代基因重組、累加、互補、突變等遺傳效應,通過生態選擇,采用定向選擇解決早熟性,高肥試驗鑒定豐產性,品質跟蹤分析和多點多年相結合等方法,成功地選育出超早熟、高油、高產、適應性廣的品種北疆1號,該品種的育成體現了很多育種技術難點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