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肉類產業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產能過剩問題實質是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在近日召開的二十屆世界肉類大會上,中國肉類協會會長孟慶國如是說。
孟慶國表示,未來肉類產業投資規模將繼續擴大,規模大、標準高、配套全的肉類加工項目,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預計2014年~2015年肉類需求量將仍在8600萬噸以上,產業投資規模將在800億~900億。而同時,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現代肉類加工企業將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一些產能落后技術裝備比較低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各地將加快發展標準化的規模養殖,為大中型肉類加工企業提供更加穩定的原料基地。
孟慶國認為,隨著肉類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業內將出現三大增加。一是將增加牛羊肉的供應,包括進口量的增加。二是增加小包裝冷鮮肉、分割肉、即食肉食品、調理肉食品、休閑肉食品和有地方特色肉食品的供應。三是將增加優質安全健康營養的肉制品的供應。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畜禽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有3693家,其中牲畜屠宰加工企業有1325家,禽類屠宰加工企業861家,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企業有1507家。山東、河南、遼寧、四川、江蘇5個省,集中了全國肉類工業占比的57%。分行業看,畜禽屠宰企業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四川、北京等10省市,這10省市的工業資產占比為73.3%。禽類屠宰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遼寧、福建、吉林5省,其工業資產占比為79.4%。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四川、江蘇、安徽、黑龍江等省,其工業占比為70.5%。
當前我國肉類產業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孟慶國表示,首先是供給保障問題。由于肉類產業的發展受到人口、資源、環境、以及飼養周期和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產量具有不確定因素。因此很難使肉的產量與市場需求變化和數量的增加完全相適應。2011年我國就出現了肉類供應緊張局面,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加大了進口量。這些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了我國肉類供給保障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和信息對稱機制,保證肉類供應的數量安全和價格穩定,是肉類產業面臨的首要挑戰。
其次是肉品質量安全問題。應該說核心骨干企業能夠滿足質量的要求,但80%的小型企業在質量安全上有很多隱患,肉類食品產業產業鏈長,集中度低,風險因素多,安全監管難,國家一直把肉類行業作為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2011年~2013年,我國也發生了一些肉類的質量安全事故。比如瘦肉精、假冒牛羊肉等,這些事件都對中國肉類產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加快提高產業的技術裝備,加強安全監管和風險控制,建立覆蓋整個產業鏈的有效保障機制,使老百姓吃上安全肉、放心肉,是肉類產業面臨的第二大挑戰。
第三,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我國肉類產業結構長期以來存在著集中度較低,落后分散的小型企業過多,同質低價惡性競爭比較嚴重,先進的屠宰加工能力閑置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2011年以來商務部等九部委聯合開展了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審核認證工作,關閉了5000多家達不到規定標準的企業,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規范了行業秩序。按照十二五的規劃,這項工作也僅僅完成了一半,對牛羊禽等行業還未系統展開。因此如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關閉達不到規定標準的生產加工企業,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的屠宰加工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是肉類產業面臨的第三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