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化肥大量不合理施用,產生了一系列土壤和環境問題。近年來,控制化肥用量增長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年1月,農業部控肥的“靴子”終于落地: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對于農資經銷商而言,在市場份額難有增長的情況下,未來市場競爭會更加劇烈,轉變經營方式則是必然選擇。
化肥用量零增長已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今年1月,農業部審議并原則通過《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化肥、農藥用量實現零增長。我國農業進入全面“減肥”時代。
在2015年全國緩控釋肥示范推廣會議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表示,2013年我國主要糧食的化肥平均使用量超出了世界平均使用量的2-3倍,果樹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6倍,過量施用化肥造成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方面的影響越來越突出。
對于如何落實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謝建華表示,近年來,我國化肥使用量的增幅一直呈現遞減趨勢,今年將化肥使用量增長控制在1%以內,以后逐年遞減,爭取到2020年實現使用量的零增長。
在逐年降低化肥使用量增幅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呢?對此,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土肥技術處副處長楊帆就指出,控制化肥使用量的增長,要充分發揮新技術、新產品的優勢,今后需要進一步推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加大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的應用,充分利用現有的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替代化肥,特別是加大糧田使用有機肥的比例。
新型肥料幫助經銷商快速提升市場份額
可以預見,普通肥料由于利用率低,市場份額會逐漸縮小,而一些高效的新型肥料由于養分利用率高,更符合“減肥”的政策方向,未來市場份額會不斷擴大。各地一些銷售新型肥料的經銷商,已經分享到“減肥”的紅利。
安丘市天禾農資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韜從2009年開始起步代理化肥,去年,銷售量達到3600噸。短短5年間,他是如何實現銷量快速提升的呢?
“安丘是著名的大姜產區,農資市場份額巨大,同時也是各個農資品牌的必爭之地,競爭十分激烈。同時,這邊的農民用肥也越來越‘挑剔’。”趙文韜說,“我主要代理水溶肥、硝基肥等,這些肥料和傳統肥料相比,不但肥效更快更好,還能減少用量,更養地。”
惠民縣圣豪惠興農資有限公司在當地主要代理緩控釋肥和硝基肥,去年,在當地銷量達到近5000噸。公司負責人周元濤介紹說,銷量之所以這么大,正是采取的“減肥”營銷策略。“原來農民一畝地可能會用150斤,現在我們就建議用80到100斤緩控釋肥,也能達到同樣效果,農民真正感受到我們與其他經銷商的不同。”
在賣肥料過程中,公司充分做好相關服務。如果農民有需求,可以給農民提供免費測土服務,然后根據土壤情況再為農民提供肥料。
“特別是一些種地大戶,更注重投入產出比,也更注重養地,都愿意從我們這邊購買新型肥料產品。”周元濤說。
借助機械化施肥,提高肥料銷量
據謝建華介紹,目前我國僅有30%的基肥實現機械化,而后期追肥機械化率僅有2%。提高施肥機械化率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措施。
“要實現施肥的機械化,這就需要新肥料、新技術的支撐,緩控釋肥的種肥同播技術是提高機械化施肥的有效途徑之一。”謝建華說。
“緩控釋肥與常規復合肥相比,肥料利用率更高,減少養分流失,同時,農民可以減少購肥成本,尤其是一些種地大戶認可度更高。”青島同波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同波介紹說。
梁同波銷售緩控釋肥有七八年的時間了,據他介紹,第一年銷售緩控釋肥時,農民基本不接受,當年銷量只有200噸,去年銷量則達到2000多噸。為了推廣緩控釋肥,梁同波積極與當地農機手和農機合作社聯合,大力推廣玉米種肥同播技術。“既能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也能推進緩控釋肥等新肥料下地,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