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PM2.5)持續積聚,結合靜穩天氣因素,極易出現大范圍霧霾。
腐植酸主要是動植物殘體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合成的一類天然有機酸物質。由于它組成結構的多樣性和官能團的多種性、使它冠有“無所不能反應”的夸張性能。
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具有抗旱、抗蒸騰等效應,與肥料、農藥耦合,形成緩控釋肥料、環保型農藥,可減少由肥料、農藥分解二氧化碳形成的霧霾成分“氣溶膠”。
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可呈納米粒子,不導電,是絕緣體,在土壤中遇水后可變成“超導體”,增加土壤的電位差,提高土壤的離子濃度,改善土壤膠體的穩定性,釋放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增加植物對土壤有機、無機營養元素的吸收,維護耕地基線,固碳抗霧霾。
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與智能化材料配合、能感知周圍環境變化并作出響應,具有類似生物的反應特性,如同生物化學閥,傳感器和有記憶的自組裝材料。即: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利用它的親水基團使植物吸收水分后,由它的疏水基團鎖住水分,保持作物較長時間的水分供給,起到降塵和抗霾作用;也起到增加植物葉綠素、提高根系活力、促進作物生長等作用。
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與無機抗霾劑、現有腐植酸產品等比較,區域性年效益達百萬元以上,社會、經濟、環境效益顯著。
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效應,可以通過大氣檢測監控儀(ADM)、液相色譜、電感耦合離子-質譜(HPLC-ICP-MS )、紅外(IR)、紫外(UV)、熒光(FR)、核磁共振(NMR)、掃描電鏡(TEM /SEM)、Malvern納米粒徑分析等檢測技術加以評價。
霧霾治理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與難點。華東理工大學等單位將向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團體)申報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產品標準,協會將按照國家氣象行業標準 QX/T 113-2010《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和農業部NY1106-2010、NY/T 1970-2010等,對腐植酸多功能抗霾劑進行綜合鑒定,使腐植酸為國家工農業和環保事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