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舉辦的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第六期班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班上,如何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增加農民收入成為討論焦點。學員們一致認為,休閑農業具有拓展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功能,是未來我國農村地區前景廣闊的一項朝陽產業。
在這方面,安徽省績溪縣發展蜂蜜產業園的典型經驗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績溪縣農業委員會黨組書記周道清說:“產業園立足養蜂和蜂蜜生產,發展蜂蜜精深加工產業,再以此帶動蜂蜜文化園的參觀旅游,形成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山東省沂源縣打造的“蘋果鎮”、四川省武勝縣打造的“臍橙采摘園”都具有類似的產業特點。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這是局長們一致達成的共識。山東省沂源縣農業局局長劉教武說:“在規劃產業時就要樹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理念思路。”針對“誰來規劃、怎樣規劃”問題,大家認為必須請專業的規劃團隊來做,而且是要立足于農業的科學規劃。“現在很多地方做的僅是旅游規劃而非農業規劃,我曾去一個縣調研發現,他們為了觀光,在路邊種大量向日葵,非常美,但是種完向日葵就結束了。”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李健博士說,“農業部門做休閑農業的規劃,一定要有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這才是一二三融合。”
如何實現普遍的農民增收,建立起休閑農業企業與農民之間利益共享的機制?各地結合自身實踐做了一些經驗介紹。
一種方式是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通過品牌經營,提升當地農產品附加值,如江蘇省江寧區在整體規劃休閑示范區過程中,就投入財政資金幫農民改造提升住宅品質,村民可以利用住房進行經營,同時對當地農產品統一包裝、統一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讓農民以入股方式參與休閑農業經營是探索農民與休閑農業企業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的重要探索。陜西省袁家村招商管理公司副主任郭奔介紹了當地在這方面的探索,袁家村的休閑農業由村招商管理公司經營,村民以土地或出資入股,可以獲得股份分紅,此外村民還可以獲得公司提供的補助。貴州省興義市農業和扶貧開發局局長黃學剛則建議將政府對休閑農業的支持資金作為村民集體入股資金注入到休閑農業企業中,參與公司收益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