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及是否擔心養殖技術上的問題時,李政有說,縣委、政府很關注黃橋發展,多年來,縣農業部門一直都為村里配備有專門的畜牧員,免費為仔豬防疫、看病、打針,他們不僅和村民處成了好朋友,還教會大家很多實用知識。縣部門和合作社雙管齊下的服務,讓村民更有信心。
經過市場的洗禮,黃橋仔豬的“名號”越來越響,村民開始有了品牌意識。在村兩委班子積極“謀劃”下,2010年,“黃家橋”仔豬商標成功注冊。
到2013年,黃橋村以李政有為代表的養殖大戶已達到30多戶,能繁二元母豬800余頭,年產值達740多萬元,年出欄肥豬450頭,產值70余萬元。但與2012年相比,增速并不明顯。
聰明的黃橋人再次意識到,想要更進一步,還需借力發展。于是,他們充分利用已經建立起的品牌,紛紛爭當仔豬“經紀人”,不僅自己養殖,還發動邊遠村寨村民飼養二元母豬,將其所產仔豬進行代售。此舉降低了生產成本,形成了雙贏局面。
2015年,該村仔豬養殖戶已從2014年的400余戶增加到550戶,全村共有母豬650頭,年產仔豬7800余頭,遠銷湖南、四川、云南、湖北、安徽和兩廣,年產值達250萬元以上。
黃橋人的聰明,在于他們懂得爭取并快人一步。近年來,在村支書文際培帶領下,該村積極爭取到“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四在農家”等項目資金200多萬元,建設了通村、通組公路11公里,使得全村在全縣率先實現了硬化公路“組組通”,一方面帶來了村容寨貌的顯著變化,一方面極大地助力了該村的農業產業發展。
說到產業,除仔豬外,黃橋葡萄也早已馳名縣內外,不僅種植戶占全村95%,還創辦了兩家葡萄種植合作社、一家葡萄酒廠,產品遠銷貴陽、遵義、廣西、重慶、四川等省內外大中城市。今年該村葡萄種植面積達5600畝,總產量達1萬噸,以每公斤4元計算,產值將達到4000萬元。
如今,“品黃橋葡萄,吃黃橋仔豬”的順口溜在獨山內外廣為流傳,大力發展仔豬養殖、葡萄種植已成為該村致富的兩大“法寶”。該村計劃著要建立兩家大型的“二元母豬養殖場”,將“黃橋仔豬”這塊牌子做大做強;要擴大葡萄種植面積,以每年1200畝速度遞增,力爭到2017年達到10000畝,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