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哈爾濱市生豬收購價格一直震蕩。新年以來,一路走低的豬肉價格,讓不少養殖戶躊躇這條養殖路是否還能走得通。
但巴彥縣的生豬飼養量已高達470多萬頭,去年以來飼養量逆市增長40余萬頭。縣領導自豪地說:“經過又一個‘豬周期’,巴彥縣養豬業更‘強壯’了。”
各方資本,育肥“巴彥豬”
寒冬臘月,位于巴彥縣黑鎮內的潤康大型生豬養殖基地里,運飼料、購生豬的車輛連成了排。走進基地,撲面而來的不是人們印象中豬圈難聞的臭味,而是一股暖暖的潮氣。總經理關明禮告訴記者,這里的生豬飼養全部使用荷蘭智能電子飼喂系統。一個豬舍飼養生豬400頭,整個養殖過程全都由機械設備自動控制。豬進食時,喂料設備可根據豬的體型和體重自動控制喂料量;豬喝水時,咬下旁邊的半自動供水閥門,就會自動噴水;豬舍的地板下面就是化糞池,糞便會自動排入里邊。整個豬舍只需要一兩個人作業,而傳統的養殖方式至少要6名工人才能完成。
據了解,智能電子飼喂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母豬飼養模式,母豬產仔量大幅提高,也使基地生豬飼養量每年達到10萬頭,成為今年巴彥縣建設的第二個飼養量10萬頭的大型豬場。
在巴彥縣18個鄉鎮中,萬頭以上養豬場已達到27個。自2012年以來,雨潤、正邦、七合、大北農等大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加入生豬養殖行列,其中,七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和正邦集團投資10億元生豬養殖基地,已建成投產。到目前,各大型企業在巴彥投資已達31億元,正成為巴彥生豬養殖新生力量。
摸透行情,熊市牛市都賺錢
這幾天,通過興隆鎮動物檢疫站檢疫后,每天運往貴州、福建的生豬數量都在千頭左右。這其中,大半肥豬來自豐源牧業。豐源牧業老板李志剛說,別看最近豬價低,“大魚”就在下年。現在寧可賠錢賣,也要抓住市場不放手。
元旦過后,巴彥豐源牧業一派繁忙。去年,豐源賣仔豬賺了大錢——每頭賣到500元,利潤趕上了肥豬。現在,生豬價格走低,別人都在處理母豬,這里的繁育母豬數量卻足足增加了一倍,但李志剛還嫌少。“今年,就指著母豬多生育肥豬了。”老李說,去年仔豬價格高,今年大家就都奔仔豬去了,留足了“豬羔子”,市場上仔豬價已跌到200多元。“我們的育肥豬與他們錯時出欄,長成時正好能趕上生豬價格走高,到時又能掙到一大筆。”
除了自養生豬,從2010年起,豐源牧業還與養殖戶合作飼養綠色生豬,利用專用豬舍,飼喂綠色有機飼料,指派專業獸醫人員管理,先后有多個養殖合作社成功飼養出綠色生豬。2014年,豐源牧業綠色生豬出欄量4萬多頭,今年將達到6萬頭以上。
這幾年,無論“豬周期”如何變化,豐源牧業每年都掙錢。大伙兒都說:“老李有消息、會算計。”李志剛說,自己的訣竅就是用心養豬,分析市場行情、從容應對。“越是行情不好的時候,越不能自亂陣腳,心慌容易出錯,盲目減少存欄量只能一虧再虧。”
規模養殖,政府出臺“政策險”
在生豬價格一直低迷的今天,豐樂鄉養豬大戶曾慶山的“豐樂農民養豬合作社”新址即將完工。新豬場共有豬舍20棟、每棟500平方米,養殖規模可達年出欄過萬頭。
曾慶山養豬已經30多年,從最初的年出欄十幾頭豬到現在年出欄2000頭,在散戶養殖中,他的規模不算小,但是與大企業規模化養殖相比,他還差得很遠。曾慶山說,規模化養豬有固定客源,不愁銷售,飼料、防疫、用工等成本也會大幅下降,每頭豬每天可節約各項費用五六角錢,生豬的價格每斤還要比散戶的貴0.15元。
去年,老曾與同村的10戶村民聯合辦起了養豬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化養殖。老曾告訴記者:“現在建養豬場,每1000平方米政府補貼2萬元,等于替我們掏了一半錢。”據了解,為鼓勵建設標準化規模養豬場,巴彥縣去年發放生豬補貼資金達3000多萬元。
巴彥縣畜牧局局長王玉波介紹,2014年生豬銷售處于低谷狀態,巴彥縣緊急啟動能繁母豬補貼、生豬政策性保險、短期小額貼息貸款等措施,極大地緩解了“豬周期”帶來的各種危機。當年,巴彥縣共建設規模養豬場15個,使該縣5000頭以上養豬場達77個,年出欄生豬占全縣1/3以上,全縣生豬養殖不但沒有萎縮,反而持續增長40余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