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大化縣“6.14”雨災中蒙受巨大損失的漢世偉畜牧有限公司接到473萬元理賠款,覆蓋了該公司近4000頭能繁母豬和2200多頭育肥豬的死亡損失。據了解,夏季極端天氣多,類似的通過保險彌補豬場風災雨害損失的案例并不少。
按目前保費費率來算,僅估算能繁母豬保險、生豬育肥保險兩項,就蘊含著約150億元保費收入潛力,這塊大蛋糕無疑對眾多保險公司具有吸引力。但到目前為止,生豬業險種仍不敷養殖戶應對災害的需要,而保險公司也沒有找到利益平衡點,無論險種豐富程度和保費來源都有待完善。
自上而下推行的豬業保險
自中央財政于2007年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起,農業保險便由此開啟了自上而下的發展之路。因市場未發育完全,各地、各個險種的實行情況也參差不齊。近兩年來,財政部、農業部、保監會明顯增加了聯合調研、開會、發文的頻率,共同推進農業保險的進度,預示著未來數年生豬板塊的保險也會進一步得到強化。
除了相對成熟的能繁母豬保險外,其他險種也在政策的“春風”中逐漸發展。7月23日,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組織調研隊伍了解山東寧陽縣生豬目標價格保險。據悉,目前遼寧大連、北京、四川、安徽、湖南等地已經率先進行了生豬價格保險的嘗試。據南方農村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6月份后已經有13個不同省的市縣公布了育肥豬保險、生豬價格保險的相關政策。
因客觀條件的制約,生豬業的保險在各地區進度有一定差異,廣東高州在省內率先試點育肥豬養殖保險,目前覆蓋了20萬頭育肥豬,進展不如預期,原因是受制于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財政補貼跟不上。而江西南昌市宣布已在6月份完成試點,并過渡到全市實施育肥豬保險的階段。
豬業保險難度高盈利難
生豬業險種最成熟的莫過于能繁母豬保險,多年經營下來,多數保險公司表示盈利困難。“一頭母豬每年保費60元,按使用7年算,總的保費為420元,而保險金額為1000元,從推理和事實的角度都是容易虧損的。”廣東省從事農業險的葉經理介紹,超過最佳育齡之后的母豬生病后,養殖場有可能出現不盡力救治導致死亡的情況,客觀因素(理賠款和淘汰母豬的賣價差不多)增加了這種“不作為”,給保險公司帶來壓力。
葉經理透露,雖然保險公司在生豬業板塊的業務不容易盈利,但由于是政策性的險種,該公司還是積極參與,并且在研究推出育肥豬保險。
不過由于環保、拆遷等原因所致,廣東省內有些地方母豬大幅減少,保險公司會在這類區域停止能繁母豬保險業務。
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楊經理介紹畜牧業保險特點時稱:“相對于傳統的企業財產保險,畜牧養殖保險承保的是生物資產,標的物本身的不確定性大、風險高大,保險費率高,理賠定責定損難度大、成本高、程序復雜。畜牧業一旦發生疫情,散播快,損失程度高,有系統性風險特質。”
但隨著國家對農業保險的大力支持和農業保險規模的擴大,農險業務的巨大蛋糕還是吸引了保險公司的跟進。按目前母豬存欄量3899萬頭(能繁母豬每年保費為60元/頭),年出欄6.24億頭(按PSY=16計算,生豬育肥險保費為20元/頭),僅這兩項收入總數就有148億元。據觀察,許多保險公司對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非常積極,比如人保財險、中華保險、太平洋產險、中航安盟等都有相關農業保險。楊經理介紹,2015年初保監會進一步放開經營資質以來,約5家未涉足過農險的保險公司進入農險市場。
豬有保險豬舍卻沒
“農戶投保意愿非常積極,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保險對他們很有利。”葉經理介紹。由于生豬業保險有各級財政補貼,農戶只需承擔20%左右,因此接受度上并不成問題。但是對保險的認知上,他認為需要改善,“農業險客戶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保險需要嚴格的合同文本表述出來,有些客戶不理解,有些客戶故意忽略屬于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在生豬業保險推行過程中,農戶騙保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傳出豬價低迷、養殖戶故意弄死母豬騙保的現象,這些也構成保險公司的困擾。為此,北京一家保險公司招聘了一批獸醫專業出身的員工,該公司負責人稱“不管有沒有用,鎮鎮場子也是好的,潛臺詞是我們公司有獸醫,你(養殖戶)不要忽悠我。”
對此,保險業人士認為,養殖戶樹立正確、規范的保險意識,不貪小便宜,有助于生豬業保險的豐富和推廣,最終更有利于行業發展。
險種的單一也是生豬業保險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能繁母豬保險為主,生豬育肥險、價格指數險還處于零星實行狀態。一位粵西大型豬場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的臺風“威馬遜”沒給豬群造成多大損失,卻把豬舍毀壞了不少,但是沒有相關保險,損失只能自己承擔。葉經理介紹,目前除了豬和車以外,豬場的其他財物沒有相關保險業務。
如何進一步完善生豬業保險?葉經理結合自己的經驗認為:政府的態度很重要,因為涉及農業的專業知識,需要農業部門的技術支持,此外財政補貼力度也是決定能否順利推行的因素。中怡保險楊經理也強調應考慮精細化補貼對象和差異化補貼方案。
另外,隨著畜牧業的規?;?,大型畜牧企業的保險需求也發生著變化,保險公司和專業保險中介應大力開發新型險種,特別是商業險種,畜牧業的收入損失保險和指數類保險,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多層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