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舍外是數九寒天,而屋內卻溫暖如春。干凈的圈舍,每個籠子上都有一個小吊牌,清晰地記錄每只兔子的生長情況。今年27歲的羅飛,看上去精干利落,聊起回鄉創業,他打開了話匣子。
2010年7月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羅飛,回疆后進入某礦業公司新疆分公司。工作時間越長,埋藏在他心底的創業理想就越強烈,他說,再不行動就怕被越來越高的職位和薪水所誘惑,讓自己失去了實現理想的動力和激情。
創業的項目羅飛從大學時就開始著手準備了。“那時候,他就開始關注獺兔養殖,工作后又通過學習不斷了解全國獺兔養殖技術和市場行情。令他興奮的是,他發現新疆還沒有上規模的獺兔養殖企業。”
在經過了兩年多的準備,帶著打工攢下的幾萬元錢,羅飛于2012年11月回到家鄉雙河村。
父母的激烈反對超出了羅飛的預想,“沒有想到身在農村的父母會如此激烈地反對羅飛回鄉從事特禽養殖。”
父親羅建國說:“他大學畢業回農村養兔子,村民都譏笑說,花那么多錢上大學回來干這個,錢都白花了,高中生一樣可以養啊!”母親在一旁也說:“好好的工作丟了,還擔那么大風險,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但是,看到兒子心意已決并做了充分的準備,父母也就放下了成見,全家人都跟著他一起干。”
羅飛說,正是得到了父母、兄弟的支持,他的養殖事業才逐漸走上正規的發展之路。他現在已養了110只種兔,700多只商品兔。
慶湖鄉副鄉長楊禮剛說:“看到羅飛主動回鄉創業,鄉政府也大力支持。去年鄉上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時,我們就及時通知羅飛前來培訓。同時針對全鄉的實際情況,準備扶持羅飛,幫助他成立獺兔養殖合作社,把獺兔養殖作為鄉上的一個特色產業重點培育。”
這次的培訓讓羅飛掌握了創業所必需的財務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方面的知識,通過一年多的養殖和不斷地在網上宣傳,已經有河北、山東的皮貨商向他簽訂供貨協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等地的一些養殖戶已明確了購買種兔的意向。
羅飛說,他今年的目標是再建一棟新圈舍,注冊成立養殖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將獺兔的種兔規模擴大到1000只,商品兔數量達到3000只。讓家鄉實現農業現代化,帶領家鄉的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