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舉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和市場調控”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棉花補貼將推廣至長江黃河產區,原有的農業補貼的政策將保持不變。
在談及棉農補貼機制時,周望軍表示,將按照農民的種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確定一個目標價格。是否進行補貼將由市場價格決定,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將不發補貼。“目標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距就是我們應該發放給農民的補貼額,這個補貼是不是每年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差額是發給農民的,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補貼,這就是我們現在實行目標價格制度跟以前的臨時收儲政策的重要區別。”周望軍說。
周望軍指出,將通過三個方面保護棉農的利益:一、保證棉農的基本收益。我們的目標價格原則是種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種棉花之后肯定有基本收益。棉花生產現在全世界都是供大于求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保護國內棉農的利益,這是第一位的。同時棉農也要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目標價格有引導作用,就是產量多的時候目標價格引導農民少種一些;產量下降的時候,目標價格可以引導農民多種一些,這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二、除了新疆試點的區域之外,還有長江、黃河流域主產區,國家也會適當的給予補貼,現在這個原則國務院已經定,怎么補,補多少將由財政部發布。三、實行棉花目標價格的同時,以前對農民原有的農業補貼的政策,包括棉花良種補貼,都不變。
信息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