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武鳴縣近年來著眼于群眾增收,養殖業發展風生水起,先后被評為廣西畜牧業十強縣、廣西特色畜牧業先進縣,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5年,養殖業總產值達到83.13億元,武鳴縣養殖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00元,同比增長18.2%。
強盛曲:規模養殖鋪就富農路
武鳴縣養豬協會“掌門人”羅明達2010年籌措成立了武鳴養豬協會,搭建會員團購飼料、交流經驗、溝通信息平臺,還連續舉辦生豬交易大會暨養豬文化節,為規模養豬產業推波助瀾。該協會會員達450多人,目前每個會員都有一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
2007年,年出欄100萬頭生豬的武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此后該縣科學使用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側重規模化生豬養豬戶(場)豬舍新建和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貸款貼息等,同時落實各項補貼政策,累計扶植資金9600萬元,不斷打造養殖基地。該縣13年來還先后引進“大塊頭”利源公司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模式,“雙雄”帶動武鳴縣養雞業發展。同時持續開展“萬名干部入鄉住村”等活動,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廣良種良法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目前武鳴縣有規模養殖場(戶)6580個,其中規模豬場1525個,養雞標準戶1200多戶。去年,武鳴縣出欄肉豬140.5萬頭,出欄家禽2800多萬羽,7.03萬畝水產養殖面積也造就出水產品產量4.5萬噸的成績。
特色曲:新興產業吹響集結號
鑼圩鎮生豬養殖戶潘泰強四年前培育出集多種優點于一身的黑種豬,熱銷區內各地。后來“趁熱強黑”,成立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實力農戶抱團闖市場。
“鴿王”陳峰也是知名人物,他建立大皇后肉鴿養殖基地,9年來共養殖50000對肉鴿,基地內部肉鴿養殖戶12戶,養殖15000對肉鴿;加盟戶20戶,養殖35000對肉鴿,帶動60多戶散戶養殖肉鴿。肉鴿養殖基地年產值1000萬元。“特色養殖業帶動農戶增收明顯、見效快。”
武鳴縣瞄準特色養殖,建立健全科技人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場的農技推廣機制,為特色養殖新興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目前,武鳴縣有13個鎮38個村142戶從事特色養殖,品種涵蓋“天上飛、地上跑、水里游”“海陸空三軍”,主要養殖鴿、蛇、竹鼠、龜、鱉、鰻魚等品種。前兩年還引進廣西恒亞養殖發展有限公司投巨資培育2000多條東南鱷魚,計劃兩年后通過帶動農民形成養殖產業化,公司目前獲得自治區林業龍頭企業稱號。
生態曲:“臭屎工廠”變身“綠色工廠”
位于該縣雙橋鎮和美村的力源集團武鳴養豬示范基地去年推行環保高效養豬模式,40個豬欄養肉豬960頭,已賣出700多頭。“豬在上層飼養,糞尿通過漏縫板落入下層的墊料中。下層利用微生物好氧發酵原理,把豬糞發酵成有機肥料。尿液則分離后收集到沼氣池內。”
在武鳴,享受“生態紅利”的豬還很多。圍繞做好生態環境安全,武鳴做好“清新版圖”,扶持引導建成204個標準化養豬場,全部按要求配套化糞池和沼氣池等環保設施。2013年后還確定新的生豬養殖必須走養殖設施化、糞便處理無害化等“五化”原則。該縣先后建起兩個封閉式生豬養殖集中區,推廣“豬—沼—果”生態循環模式后,又開展“五化”示范創建,重點抓好10個生豬標準化生態循環養殖場建設。劃定出畜禽養殖范圍,制定禁養區和限養區。加大對10個養殖重點鎮畜牧養殖戶的監管和指導,引領做好從“臭屎工廠”到“綠色工廠”的轉變。去年對禁養區36家規模豬場強制關停拆除,對限養區82家規模豬場限期完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并達標排放。完成15家重點養殖場節能減排目標。該縣連續四年實施規模養殖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目前引進一家公司投資2800萬元建設縣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