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縣為贛南地區種糧大縣,有“贛南糧倉”的美譽,早秈稻種植面積近幾年保持在24-26萬畝左右,產量約12-13萬噸,商品量約7-8萬噸。日前,受持續陰雨天氣影響,種植進度緩慢,已完成40%左右,預計月底左右將全部種植完畢,全縣早秈稻種植面積下降10%左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業用地受擠占。近年來,小縣城的工業外延發展,壯大規模,轉移勞動力,加上新農村建設,城市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但很多發展都是在擠用良田的情況下開展的,這種情況隨處可見。
二是務農勞動力減少。該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大量外出務工,專職務農農民人數呈逐步減少、年齡結構偏大,機械化利用率低,水稻種植面積的保持或增加成為難題。部分年事已高、身體較差的農戶承受不了水稻種植的高強度勞動,正在逐步退出水稻種植,這種現象在未來五年將更趨嚴重化。
三是雙改單現象嚴重。在滿足自家口糧需求的情況下,為騰出更多時間進城務工,部分農戶選擇種一季,個別村甚至全村均只種一季。寧都縣東山壩大布村兩位種糧農戶在2015年早秈稻種植面積均在20畝以上,今年則全部改種中秈稻,同村其他農戶均有不同程度的“雙改單”情況。
四是比較效益下降。近幾年,該縣早稻平均種植成本在760-790元/畝,呈小幅上漲的趨勢,剔除自身人工工資后,每畝收益在400元左右,收益非常低。同時,白蓮價格近兩年出現大漲,部分農田轉種白蓮,甚至一些農戶家中農田全部種上白蓮。如寧都縣的石上池布村,今年的白蓮種植面積將繼續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