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28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君臣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臣與人保財險武進支公司簽訂了一份水稻目標收入保險。
這種目標收入保險,依托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水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和前五年稻谷平均產量,確定水稻2016年每畝的目標收入為1800元。按照這一目標價格,每畝產值達不到這個數額,給予補足。、
人保財險武進支公司實行水稻目標收入保險,可以說是保到了農民心坎上。
我國各地實行糧食保險已經多年了,但是,一個普遍的弊病是保險不保險。比如水稻保險,有的地方規定保額在200-400元不等。也就是說,水稻受災了,最大賠付率只有200-400元。不僅如此,有的地方還規定,只有在水稻受災絕收的情況下,才給予賠付。這樣的保險,帶來不少的問題:
保額低,調動不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一畝水稻只有200-400元的保額,可謂微不足道。現在聘請一個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一天的工資就需要150多元。一畝水稻的保額與一個勞動力的工資差不多,有誰會對如此低的保額感興趣?
要求苛,根本上不是為糧農著想。水稻受災,程度各有不同,保險賠付應因地制宜。可是,有的地方硬要絕收才賠付,且不是讓糧農“望梅止渴”?
人保財險武進支公司實行水稻目標收入保險,很好地解決了以往水稻保險的弊端。
合理的保費,受到糧農歡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君臣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臣高興地說:“水稻保險本來是110元一畝田,政府補貼80多元,自己只要出20多元。我自己投了510畝,本來要3萬多元,自己只要出1萬多元。”
有保障的收入,糧農安心。“種糧20多年了,往后再也不用為糧食產量增減和價格波動擔心了。”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君臣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臣如釋重負。
科學的方法,杜絕弄虛作假。為降低保險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武進與人保財險武進支公司保險條款規定,參保對象以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為主體。如有農戶故意放棄或疏于田間管理,以及因種子質量問題或施用化肥、農藥不當導致減產或絕收,將不予賠償。
在武進試點水稻目標收入保險前不久,今年6月3日,銅川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全市政策性小麥、玉米保險實施全覆蓋。農民不需要掏一分錢,即可享受小麥、玉米保險,所需保費全部由中央、省、市、區(縣)全額補貼。
如果銅川市對全市政策性小麥、玉米保險實施全覆蓋,和武進試點水稻目標收入結合起來,種糧農民的收入才進入了真“保險”。但愿這種美好的愿景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