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產即將拉開序幕,近日,記者從濟南市農業部門獲悉,為切實做好“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力爭實現糧食生產顆粒歸倉,全市農業部門早部署、早準備、早落實,積極備戰“三秋”生產,目前各項準備工作都已就緒。
據了解,今年全市玉米種植面積在304萬畝,目前玉米收獲工作已陸續展開,9月底將進入收獲高峰期。為更好更快地收獲金秋,我市農業部門積極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維修網點等專業維修力量,對“三秋”上陣農機具進行檢修、調試,確保“三秋”參戰機具技術狀態良好。
目前,全市共檢修各類農業機械9.15萬臺,培訓機手、修理工8000余人,計劃上陣玉米聯合收獲機5400臺、小麥播種機13000臺,在主要交通要道設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49個,及時為跨區作業的機手提供準確的作業信息,搞好作業調度,處理作業糾紛,為機主提供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同時,農業部門還積極協調了中石油公司,為“三秋”農機用油開辟了綠色通道,并實行優惠政策,確保了農機用油萬無一失。
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秋”期間,他們將充分發揮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組織化程度高、信譽好、服務優的優勢,大力推行訂單作業,承包作業和規模作業,精心組織好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和小麥免耕播種跨區作業,不斷擴大農機跨區作業的服務領域,努力提高機具利用率和機手作業效益。
在今年的“三秋”備戰中,秸稈還田機和秸稈粉碎機成為了備戰的主力。秸稈還田機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玉米秸稈就地還田,秸稈粉碎機為下游的畜牧生產提供了充足的青貯飼料,既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又促進了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的推進,保障了“國慶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