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稻癌癥”之稱的稻瘟病,目前主要依靠化學農藥控制,環境壓力和糧食安全弊端越來越顯現。記者今天從省農科院植保研究所獲悉,該所劉勇研究員團隊研制的一種新型生物農藥“光合菌劑”對稻瘟病防治效果明顯,有望替代化學農藥充當殺毒主力軍。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分布廣泛。病害流行地區,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可達40%~50%,特別重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據測算,每年全球范圍內因稻瘟病減產的水稻足以養活約6000萬人。由于化學農藥的大量和頻繁使用,不僅產生抗藥性群體,降低效果,而且給水稻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以及糧食安全問題。解決這一難題刻不容緩。
經過10多年努力,劉勇團隊成功研制出來一種新型生物藥劑“光合菌劑”防控稻瘟病。實驗人員利用“光合菌劑”對超級稻“超優千號”種子浸種,秧田期噴施2次菌劑,分蘗期至抽穗期噴施3次后發現:施用“光合菌劑”的試驗田稻瘟病防治效果達到41.20%-64.50%,與施用化學農藥“40%稻瘟靈乳油”效果相當。研究人員同時還發現,試驗田施用“光合菌劑”后對同樣也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的紋枯病防治效果也很突出,達到78%,甚至高于對照藥劑井岡霉素。
據悉,這2項技術日前已通過專家組現場評議。來自省農委、中國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們認定:“光合菌劑”防控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效果明顯,是較理想的化學農藥替代品,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專家組還建議進一步闡明“光合菌劑”防控稻瘟病和紋枯病的機理以及完善應用配套技術,盡快在生產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