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九江市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目標,堅持產出高效與產品安全兩統一、資源利用與資源保護雙結合,以推進“農藥零增長行動”為突破口,著力為農業發展貼上“綠色標簽”。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近300噸,化學農藥施用總量比五年前減少50%,農藥殘留對耕地環境質量的影響同比明顯下降,蔬菜農殘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全市2015年以來新增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175個,總數達到379個。
大面積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廣稻田耕漚除螟技術面積160萬畝,推廣誘蟲燈管控面積20萬畝,推廣使用性誘劑面積5萬余畝,推廣應用黃、藍色誘蟲板殺蟲面積5萬余畝,推廣生物農藥應用面積450萬畝次,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技術應用面積600萬畝次。通過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病蟲防治效果提高5%∽10%,示范區化學農藥使用年均減少1∽3次,輻射帶動區化學農藥用量減少5%∽10%。市植保局主持的《綠色植保技術的集成與推廣》項目,獲2013∽2014年度江西省農牧漁業技術改進獎二等獎。
大范圍發展延伸專業化統防統治。全市先后注冊成立病蟲防治專業合作社211家,從業人員2528人,其中日作業能力在500畝以上的有20家,在1000畝以上的有6家,濂溪區的昌久世紀植保專業合作社日作業能力已突破10000畝。今年,全市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31.4萬畝次,比去年增長40.8%,全市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3%,助推防治效率提高10%左右,僅此一項,今年全市就減少化學農藥用量近100噸。因工作成效突出,2015年,農業部把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南方片)培訓班放在九江市舉辦,并在培訓期間召開了全國高效植保機械防控水稻二化螟(南方片)現場觀摩會。
大規模連片打造綠色防控及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凡被列入全國高產創建示范區、果蔬茶標準化生產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地方,市植保部門都整體跟進,將其建成燈誘+性誘(或誘蟲板)+綜合防治技術的高標準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創建綠色防控示范區95個,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5個,綠色防控示范總面積25余萬畝。示范區內通過全程實施病蟲害專業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用藥減少1∽2次,化學農藥用量減少30%以上。都昌縣今年在徐埠鎮高橋村開展油菜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增產技術集成應用示范,示范面積5000畝,通過省市專家測產,蜜蜂授粉示范區比無蜂網棚區增長48.44%,比自然無蜂區增產21.31%,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大步伐示范提升現代植保機械和高效新藥劑應用水平。積極引導扶持專業防治組織購置先進大型施藥機械,每臺(架)的資金補助達1萬∽5萬元,到目前為止,全市擁有大型田間自走式噴桿噴霧機60臺,無人植保機80架。裝備水平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與統防統治服務規模,預計5年之內全市可基本淘汰“跑冒滴漏”嚴重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在水稻、棉花、蔬菜等主要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推廣應用高含量、高活性、高防效,低毒性、低殘留、低污染的“三高三低”型農藥近20個品種,用量占比接近農藥總用量的一半。同時,為多途徑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還示范推廣了有機硅增效劑,目前有機硅使用面積占比達5%以上。
大聲勢組織開展宣傳培訓。2015年以來,全市先后編印發放綠色植保宣傳手冊10萬多份,開辦綠色植保技術培訓班142余期,舉辦高效植保機械作業現場觀摩活動52次,科技示范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受訓面達到100%,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綠色植保意識和病蟲害防治技能得到了明顯提升。
大力度完善強化植保服務體系支撐。全市已建成8個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195個鄉鎮(場)都配備了專職植保員,每個縣都建立了1個植保微信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指導實現了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保證了病蟲預警準確、防治及時、指導到位、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