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深入開展“五水共治”工作,浙江武義縣農業局通過“肥藥減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打造循環、生態、高效農業,在化肥農藥減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又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促進“五水共治”,實現了治水增收兩不誤。
今年,縣農業局緊緊圍繞五水共治和“治污水”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打造“生態農業、美麗田園”等目標,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推進肥藥減量增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通過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提升標準農田質量、推廣商品有機肥等辦法,最終達到“減肥增效”的生態可持續農業生產目標。
據統計,今年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55萬畝,建立示范方118個,示范面積2.59萬畝。推廣商品有機肥1.4萬噸,推廣應用配方肥0.38萬噸,化肥減量340噸(純),化肥使用量比上年統計數據降低2.36%;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7.6萬畝,包括水稻4.1萬畝,茶葉3.5萬畝,農藥減量技術應用面積21萬畝,農藥減量10噸,農藥使用量比上年統計數據降低1.64%.新建2個無公害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點,有機水稻綠色防控示范點1個。水稻田里,絕跡多年的泥鰍、田螺重獲“新生”。
“我們針對土壤實際狀況,制訂配方,避免農戶盲目施肥,造成水體氮含量超標。”農業局糧油站站長湯志飛說,“用的化肥、農藥少了,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農產品安全,還減少了水環境污染,可謂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