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農業部門將重點選擇41個縣(市、區)開展專用(優質)品牌水稻生產試點,計劃落實專用(優質)水稻生產訂單面積300萬畝。每個試點縣要成立1家以上品牌糧食產業化示范聯合體和若干不同規模的品牌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擁有或創建、引進區域性水稻品牌1個以上,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生態糧食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和新機制。
優化品種布局
我省農業部門將在沿淮單季稻、沿江雙季晚稻和江淮東南部生產條件適宜地區,發展優質粳(糯)稻生產,構建沿江早秈晚粳接茬、江淮中秈中粳并存、沿淮優質粳(糯)稻為主的生產布局,提高水稻產能,改善稻米品質,增加食品原料,提升種植效益。
充分發揮我省水稻育種科研優勢,積極培育和示范推廣品質達部頒三級以上標準、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宜于機械化和水肥高效利用的水稻新品種。加快培育和引進適應我省生態特點的優質粳(糯)稻和早秈稻品種。
龍頭企業牽頭
各地農業部門要瞄準市場占有率較高、溢價能力較強的知名水稻品牌,選擇落實一批實力較強、信譽度較高的品牌運營核心企業,引領專用(優質)品牌水稻發展。當地沒有知名品牌運營核心企業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合作共建等方式,每縣至少落實1家品牌核心企業參與品牌糧食開發。品牌運營核心企業和生產服務主體要簽訂購銷等合作內容的協議,強化契約落實,實現互利共贏。確保訂單基地農戶比傳統農戶增收10%以上。
農業部門將支持龍頭企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品牌培育,加快建設生產基地、注冊商標和產地產品認證,通過文化挖掘、質量管理、科技創新、商標注冊等手段,培育一批稻米品牌,打造知名“皖字號”區域公共品牌和產品知名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
推動縣級層面整合土地治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項目資金,重點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對開展專用品牌訂單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加大糧食烘干設備購置補貼力度,并鼓勵積極與購糧單位開展合作,提升糧食烘干收儲能力。按照品牌引領、品質保證、品種優先的發展思路,結合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創建活動和省級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農場建設,建立專用(優質)品牌水稻生產核心示范區,明確帶動的品牌運營核心企業,努力打造專用(優質)品牌水稻生產示范基地。
農業部門將加強與糧食部門、中儲糧公司協調配合,支持專用或品牌糧食運營企業建設專儲庫,開展分品種收購、分品種儲藏,推進專用或品牌稻谷優質優價、分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