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起,中國農科院就率先開展可“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研究,馬鈴薯饅頭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向之一。長久以來,中國的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由于含有面筋蛋白,所以能夠進行二次加工成型,而馬鈴薯正是缺少面筋蛋白,因而在加工過程中存在成型難、易粘結的問題。
對此,中國農科院與萬杰智能科技強強聯手,創建完成了馬鈴薯饅頭降黏成型一次發酵技術等,讓馬鈴薯饅頭能像白面饅頭、面條那樣吃起來有嚼勁兒,實現了量產化的生產要求。2015年12月31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馬鈴薯主糧化加工技術集成儀器設備購置與集成安裝項目”的公開招標中,萬杰智能與中國包裝食品機械總公司合作競標成功,并取得了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的高度認可。
在國家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的戰略引導下,2016年國家農業部發布了《農業部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馬鈴薯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這一目標原本被視為亟需攻克的難題,但是河南萬杰智能科技馬鈴薯饅頭機的面世,卻使得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在中國農科院與萬杰智能的聯合攻關下,萬杰智能科技所研發出的全新馬鈴薯生產線大大提高了馬鈴薯饅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其的價格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如今,馬鈴薯饅頭已經走進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超市,成功地被端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之上。相信在馬鈴薯饅頭的風靡之下,“馬鈴薯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的目標將會很快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