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凌晨4點,海口瓊山區城南一橫路一棟居民樓中,燈火通紅。陳棣耿和他的員工們正在忙碌地把一箱箱水果搬上貨車,準備趕到美蘭機場發早上六七點的空運,讓外省的客戶在當天就可吃到新鮮水果。
近年來,海南將扶持小微企業和發展互聯網產業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向。90后小伙陳棣耿中職畢業后,嘗試做電商和微商,專賣海南水果和土特產。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中,他從零經驗開始創業,如今年銷售額已增長到500萬元。
畢業后開網店賣海南水果,以誠信為本。
陳棣耿是海口人,1991年出生。2012年,陳棣耿從海口市第一職業中學計算機會計專業畢業后,在一家公司當實習話務員。后來看到身邊有朋友開網店賣海南水果,陳棣耿也心動了。“當時看到一些農戶種了水果,卻賣不出去,我就想著自己開一家淘寶店,專賣海南水果和土特產,把家鄉有特色的東西推銷出去。”陳棣耿說。
血氣方剛的陳棣耿說干就干,從公司辭職后,他開起網店,做起微商。“當時的海南水果市場還沒有現在這么火,但我認為市場有潛力。”回憶起創業初期的經歷,陳棣耿說,剛剛創業時,訂單很少,為了盡快把口碑打出去,他發貨不計成本,有訂單就發空運。
從創業做電商和微商開始,陳棣耿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凡是客戶的訂單,品質第一,“一些壞的、爛的寧愿丟掉也不能發給客戶。發貨時,我們還首創真空打包,確保水果完好送到客戶手中。”陳棣耿說。
2016年9月1日,海南全面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比全國統一推行時間提前一個月。為了讓自己的網店走上正軌,陳棣耿注冊了海南耿直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出“耿直信”品牌。“營業執照辦理很方便,多證合一,辦證時不用東跑西跑,這樣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上。”在陳棣耿堅守誠信,腳踏實地的堅持下,他的網店慢慢吸引了許多回頭客。
每天有上千個訂單,專門雇了8名老鄉來幫忙。
隨著訂單不斷增加,收貨、接單、聯系快遞、發貨都要自己動手。遇到椰子銷量好時,為了及時發貨,陳棣耿砍椰子殼就要忙碌到通宵。眼看訂單越來越多,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陳棣耿便動員舅舅王映杲和表哥吳挺仁加入,到后來還從老家請了8名老鄉專門負責打包,解決大家的就業問題,“員工的工資是3000余元,比在家干農活或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我們幾個‘股東’三天兩頭要跑龍泉、龍橋、永興等鄉鎮甚至到各市縣果園去收水果,了解各種水果的生產特點,確保原生態。”陳棣耿說,從椰子、澳芒、火龍果、百香果、荔枝、龍眼、檸檬,到木瓜、菠蘿蜜、木薯、地瓜、黑豆……凡是具有海南特色的水果和土特產都在賣,“特別是像菠蘿蜜、木薯、黑豆之類的,利用我們的優勢幫農戶解決銷路,村民們沒想到這些以前只能挑到鎮墟上零賣的東西,竟然在網上能賣這么好。”陳棣耿說。
海南荔枝上市時間比較早,為此每年一到荔枝季節都會是“爆款”產品,每天要發貨五六千件。為此,在荔枝季節,陳棣耿都會請30多名工人專門負責打包。“7月到10月是海南水果的空檔期,水果較少,屬于‘淡季’,這段時間外省水果集中上市,但我們每天仍有近千個訂單要發貨。”
今后將引進外地特色水果,讓本地消費者“嘗鮮”。
創業初期,陳棣耿的網店年銷售額只有20多萬元,后來訂單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以來,銷售額已達500萬元左右。說起利潤,陳棣耿也坦承,水果行業不屬于暴利行業,利潤僅在10%左右。但是,能做到薄利多銷,能解決一些鄉親的就業問題,他已經很知足。
談及將來的發展,陳棣耿已做好長遠規劃:不僅要賣出去,還要請進來。為此,8月份時他和家人專門去杭州考察,與全國各地的水果同行互相交流、學習營銷、洽談合作,不僅在當地找了一些水果代理,還將在今后引進對方產地的特色水果,讓海南的消費者品嘗真正從源頭過來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