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遼市加快農牧業種植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和轉變調整種植結構,可持續發展邁出重要步伐,集中建設了一批示范現代農業經濟帶,全市正在實現由分散、粗放、低效向規模、集約、高效轉變,農業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發展態勢。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耕地功能布局,大力發展生態節水型農牧業,推廣良種良法良機集成配套和水肥一體化模式,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85%,建成農業精準節水面積152萬畝,其中40萬畝核心區實現水肥一體化和智能終端管理,新增低壓管灌和淺埋滴灌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以上。集成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秸稈還田、統防統治、精準施肥施藥等控水控肥控藥新技術,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高產高效糧食生產技術體系。調優種植業種植結構,糧食總產穩定在百億斤以上,引導多品種玉米種植,壓減籽粒玉米248萬畝,推進糧改飼、糧改經,飼草料面積達到530萬畝,糧經飼比例調整為68:13:19。充分依托我市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青貯玉米發展到500萬畝,紅干椒、蒙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達到3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