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年末,各個企業的經銷商會議如火如荼。觀察近些年類似的會議,我們不難看到兩大特征:一是規模越來越大,二是形式不斷創新。年會是當下農資營銷競爭的縮影,從快消品領域引入的營銷手段正在農資行業遍地開花,但與此同時,更多的企業和經銷商也在冷靜思考:農資營銷大戰能不能敗敗火?農資產品的銷售模式能不能簡單點?
甲方 營銷熱緣于體系復雜
農資營銷之所以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快消品的促銷模式之所以能在農資業內生存,歸根結底在于農資是一種介于工業品和快消品之間的特殊商品。筆者甚至斷言,在所有的行業中,農資營銷體系可能是最復雜的。
工業品以直銷為主,面對的客戶群體較窄,且非常理性,簡單的促銷和價格戰沒有意義。工業品消費群體除了需要產品,更需要技術服務和某種利益上的依存關系。同時,工業品一般都是大宗采購,單筆交易金額較大。這些特征農資也或多或少的具備,但在此之外,農資還具有快消品的諸多特點。一是快消品屬于大眾消費,而農資的消費群體是千家萬戶的農民,數量龐大,因而也具備一定的大眾消費特性;二是快消品主要是通過渠道層層分銷,而農資同樣是采取代理和零售多級分銷模式;三是快消品銷售注重促銷宣傳,而農資面向的是消費較為盲目的農戶,因而促銷同樣適用這個群體。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農資產品在進入賣方市場后,快消品領域的各種先進的銷售理念和策略被順利導入農資行業,一些先知先行的企業成功借助這些方式迅速做大做強,并帶動了全行業營銷創新的大潮。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營銷上的持續創新,才帶動了農資產品創新,并倒逼全行業不斷貼近終端、貼近農戶,貼近消費者的需求。當前,農資營銷競爭確實增加了企業銷售成本,生產企業為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這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乙方 低利潤難撐高額營銷
當前農資營銷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越來越脫離作為生產資料和農業投入品的本質,把農資當做消費品來賣,這種情況不可能持久。
這種營銷模式能夠成功,根源在于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單個農戶購買的農資總價不高,對農資投入成本不敏感,所以生產企業能夠通過大宣傳大投入來營造品牌效應,提高產品售價,引導農戶購買。但是,土地流轉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種地大戶,他們因為投入的農資量很大,非常在意投入產出比,農資消費行為將變得理性,專業能力和議價能力都很強,在這種情況下,再把農資作為快消品來操作就會變得很難。
我們不妨觀察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案例,在歐美,農資主要采取直供模式,而且主要是原料肥,中間環節很少,農資就是一種農業生產資料。在中國,類似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比如,有些地方的種田大戶寧可直接采購原料肥,買回來后再合理搭配使用,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投入成本,保證最大的性價比。
目前,農資流通環節存在諸多不合理的費用和支出,這既有分銷層級過多的原因,也與把農資當做快消品有關。未來,隨著農資行業洗牌加速和產業集中度提高,我們認為,農資最終將回歸到生產資料的本來角色上來,到那時,農資營銷將變得簡單,而服務則更加完善,價格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