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區位于西北黃土高原丘陵溝整區,除南部的岷縣、漳縣、渭縣三縣的南面山區外,其余均為干旱、半干旱雨養農業區。該區有耕地面積41.8萬公頃,占全區總耕地面積斬79.7%。定西地區的干旱、半干旱區地貌復雜,溝壑縱橫,梁峁交錯,山坡地占總耕地面積的91.4%,水土流條嚴重;降水量少,一般降水量350毫米~450厘米,而且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總降水的50%~60%。該區氣候干燥,水分蒸發量大,年蒸發量1400~16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3倍~4部,土壤水分損失大。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在干旱、半干旱區,水是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關鍵因子。
近年來,蔬菜生產技術,以高產出、高效益的特點,在我們和川水地區迅速發展,成為聯系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和龍頭項目。研究和探索利用雨水蓄集工程,發展雨養高效農業,已成為幫助該區域內群眾脫貧致富的當務之急。1996年,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區應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的高新技術——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技術與雨水蓄集聯體建設的構想,并在定西縣典型的干旱區北川村設點試驗研究,付諸實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試驗點18戶農民新建日光溫室24座,總長度1203米,建筑面積15.34畝,使用面積12畝,新建水窖50眼。其中0.56畝溫室從1996年11月開始育苗,進行黃瓜、菜瓜的冬茬生產,到1997年6月拉秧,平均畝產蔬菜1543.66公斤,平均畝產值8376.53元,取得了與川水區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同步的經濟效益。該試驗的成功為干旱地區利用雨水蓄集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先進了一次成功的探索,為干旱、半干旱區發展農村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
通過試驗證明:干旱、半干旱地區利用雨水集流,因地制宜的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是切實可行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應主要從以下幾項技術措施入手:
一、蓄水設施的建設
主要包括蓄水面的規劃利用,渠系設施配套;在渠道上設置過濾網(篩)設施緩沖池,減少泥沙、雜物,凈化水質;建造水窖等規劃設計。
1.蓄水面的規劃利用 在年降雨280毫米~390毫米的地區,將每年70%的降水收集利用,每戶需有800平方米集流場,修建容積為50立方米~80立方米的水窖3個,就能解決0.5畝日光溫室或1畝塑料棚、1畝地膜蔬菜的節水灌溉。
集流蓄水面可選擇山坡面、道路路面、麥場、院落等,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溫室表面,以及全地面封閉式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等為自身集流場。
2.水窖建造 窖形結構吸取民用小水窖的優點,結合現代優質建材,采用水泥現澆法,容積50立方米,直徑4米,深5米,最大水位低于當地凍上土層深度(一般約1米),窖底呈現淺錐體,卵石水泥沙漿澆灌,底厚25厘米,窖壁厚10厘米~20厘米,成型后用水泥漿涂刷填砂皮。建筑方法兩種,人開挖法和先打蓋后出土法。有條件的農戶,可將水窖建在生產地塊上方,以便自然灌溉。
二、栽培方式 利用育苗移栽,進行全地面地膜封閉式覆蓋栽培。栽培要點是:壟面整平、地膜貼緊、全部封嚴。
三、灌溉方式 進行滲灌、滴灌、暗溝灌溉等封閉式灌溉。
四、生產方試 利用地膜覆蓋、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等,充分利用背用風向陽的小氣候環境,進行蔬菜周年生產。
1.地址選擇 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霜選擇坐北向南、東西延長的方位。
2.結構選擇 塑料大棚、改良式可溫陽畦宜選用抗風抗壓結構。日光溫室采用七米跨度鋼架拱圓型日光溫室優化結構。進行周年生產時棚室設施內要設置預熱水池。
五、菜種選擇
1.地膜覆蓋宜進行西葫蘆、黃瓜、西瓜等瓜類,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茄果類,甘蘭、菜花、大白菜等葉菜類及其它蔬菜的生產。
2.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可進行各種蔬菜生產,特別是野生蔬菜和特種蔬菜的生產。黃瓜、西葫蘆、茄子宜采用嫁接栽培。
六、注意問題
干旱、半干旱地區利用雨水集流進行蔬菜保護地生產時要高度重視水的質量問題,特別是利用山坡面進行雨水集流的不要集蓄剛沖刷下來的鹽堿水。
近年來,蔬菜生產技術,以高產出、高效益的特點,在我們和川水地區迅速發展,成為聯系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和龍頭項目。研究和探索利用雨水蓄集工程,發展雨養高效農業,已成為幫助該區域內群眾脫貧致富的當務之急。1996年,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區應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的高新技術——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技術與雨水蓄集聯體建設的構想,并在定西縣典型的干旱區北川村設點試驗研究,付諸實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試驗點18戶農民新建日光溫室24座,總長度1203米,建筑面積15.34畝,使用面積12畝,新建水窖50眼。其中0.56畝溫室從1996年11月開始育苗,進行黃瓜、菜瓜的冬茬生產,到1997年6月拉秧,平均畝產蔬菜1543.66公斤,平均畝產值8376.53元,取得了與川水區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同步的經濟效益。該試驗的成功為干旱地區利用雨水蓄集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先進了一次成功的探索,為干旱、半干旱區發展農村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
通過試驗證明:干旱、半干旱地區利用雨水集流,因地制宜的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是切實可行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應主要從以下幾項技術措施入手:
一、蓄水設施的建設
主要包括蓄水面的規劃利用,渠系設施配套;在渠道上設置過濾網(篩)設施緩沖池,減少泥沙、雜物,凈化水質;建造水窖等規劃設計。
1.蓄水面的規劃利用 在年降雨280毫米~390毫米的地區,將每年70%的降水收集利用,每戶需有800平方米集流場,修建容積為50立方米~80立方米的水窖3個,就能解決0.5畝日光溫室或1畝塑料棚、1畝地膜蔬菜的節水灌溉。
集流蓄水面可選擇山坡面、道路路面、麥場、院落等,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溫室表面,以及全地面封閉式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等為自身集流場。
2.水窖建造 窖形結構吸取民用小水窖的優點,結合現代優質建材,采用水泥現澆法,容積50立方米,直徑4米,深5米,最大水位低于當地凍上土層深度(一般約1米),窖底呈現淺錐體,卵石水泥沙漿澆灌,底厚25厘米,窖壁厚10厘米~20厘米,成型后用水泥漿涂刷填砂皮。建筑方法兩種,人開挖法和先打蓋后出土法。有條件的農戶,可將水窖建在生產地塊上方,以便自然灌溉。
二、栽培方式 利用育苗移栽,進行全地面地膜封閉式覆蓋栽培。栽培要點是:壟面整平、地膜貼緊、全部封嚴。
三、灌溉方式 進行滲灌、滴灌、暗溝灌溉等封閉式灌溉。
四、生產方試 利用地膜覆蓋、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等,充分利用背用風向陽的小氣候環境,進行蔬菜周年生產。
1.地址選擇 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霜選擇坐北向南、東西延長的方位。
2.結構選擇 塑料大棚、改良式可溫陽畦宜選用抗風抗壓結構。日光溫室采用七米跨度鋼架拱圓型日光溫室優化結構。進行周年生產時棚室設施內要設置預熱水池。
五、菜種選擇
1.地膜覆蓋宜進行西葫蘆、黃瓜、西瓜等瓜類,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茄果類,甘蘭、菜花、大白菜等葉菜類及其它蔬菜的生產。
2.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溫陽畦、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可進行各種蔬菜生產,特別是野生蔬菜和特種蔬菜的生產。黃瓜、西葫蘆、茄子宜采用嫁接栽培。
六、注意問題
干旱、半干旱地區利用雨水集流進行蔬菜保護地生產時要高度重視水的質量問題,特別是利用山坡面進行雨水集流的不要集蓄剛沖刷下來的鹽堿水。